?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
現將《健康達州行動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5日
健康達州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四川行動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9〕27號)精神,結合達州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普及知識、提升素養、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預、完善服務,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強化政府、社會、個人責任,全面普及健康知識,全面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全面防控重大疾病,延長全民健康預期壽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到2022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健康服務能力得以提升,健康環境持續得到改善,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到2030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服務能力達到較高水平,健康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進一步得到有效防控,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有所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
1.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建立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建立健全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健康教育。推進健康促進縣(市、區)建設,分區域、分人群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因地制宜強化效果。推動開辦優質健康科普欄目。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2%和30%。
2.實施合理膳食行動。持續開展減鹽控油活動,合理限制添加糖的攝入。開展食品生產企業、中央廚房質量管理認證體系建設和健康食堂、健康餐廳的示范創建活動。針對重點人群分類實施營養干預。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7%和5%。
3.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積極參與全省“百城千鄉萬村”全民健身運動。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努力打造百姓身邊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88.20%和92.1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5%及以上和40%及以上。
4.實施控煙行動。提高公眾對煙草危害的正確認識,促進形成公共場所不吸煙。鼓勵公務人員、醫務人員和教師發揮控煙引領作用,全面推進機關、醫院、學校等無煙環境建設,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強化控煙監督執法,實施控煙聯合懲戒。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搭建心理服務平臺,加強各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提高公眾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推動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加快推動社區精神衛生康復服務,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救治和管理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
6.實施健康環境促進行動。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質量改善。逐步實施垃圾減量和分類回收。保障飲用水和食品安全。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加強健康城市與健康村鎮建設。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建立健全管理運營長效機制。加強健康支持性環境和公共安全環境建設,開展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明顯改善,并持續改善。
(二)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
7.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針對婚前、孕前、孕期、兒童等階段特點,積極引導家庭科學孕育和養育健康新生命,全力維護母嬰生命安全。健全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優化婦幼健康公共服務,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促進生殖健康,推進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到2022和203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6.1‰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8/10萬及以下和12/10萬及以下。
8.實施學校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學校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和健康安全干預。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推動中小學校按規定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課桌椅達標工程,營造健康學習環境。科學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監測與分析。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
9.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加強教育培訓,倡導健康工作方式。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改善工作環境,完善健康設施,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加強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推動簽訂集體合同,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到2022年和2030年,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實現明顯下降,并持續下降。
10.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加強老年健康管理,強化老年心理健康,開展中醫特色服務,促進老年主動健康。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培養老年健康服務人才,提升老年醫學科技水平,推進老年健康信息化建設,擴大老年服務供給。推進醫養結合全域發展,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發展老齡健康產業,強化老年健康支撐。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打造老年宜居環境,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構建老年友好社會。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1.實施口腔健康促進行動。深入開展“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行為。開展口腔疾病高風險因素行為干預,強化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推廣適宜技術,提升口腔健康服務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12歲兒童齲患率分別控制在30%以下和27%以下。
(三)科學防控重大疾病
12.實施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加強全民自救互救知識培訓,推動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培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習慣和技能。全面落實18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開展高危人群篩查干預。推進標準化高血壓、胸痛、卒中等中心建設,加強醫療質量控制,規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管理和治療,提高院前急救、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應急處置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9.7/10萬及以下和190.7/10萬及以下。
13.實施癌癥防治行動。加強乙肝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接種的科學宣傳,促進適宜人群接種。推進癌癥篩查,探索建立癌癥早診早治長效機制。加強診療規范化管理,探索癌癥康復模式,推進安寧療護工作。健全死因監測和腫瘤登記報告制度,定期開展癌癥相關危險因素監測。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加強癌癥防治科技創新。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
14.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普及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健康知識教育,加強對兒童等特殊人群預防哮喘宣傳。加強危險因素防控,推進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篩查,探索高危人群首診測量肺功能。規范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推進基層診療設施和藥物配備。積極推動將慢阻肺、哮喘門診治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到2022年和2030年,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2/10萬及以下和18/10萬及以下。
15.實施糖尿病防治行動。引導居民關注血糖水平,引導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學降低發病風險。倡導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促進糖尿病患者自主管理。規范糖尿病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建立糖尿病中西醫結合的全程標準化管理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6.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引導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識,講究個人衛生,預防疾病。倡導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完善艾滋病防治體系,加強艾滋病源頭控制,強化宣傳干預、監測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預防母嬰傳播,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加強結核病檢測發現,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篩查和監測,規范肺結核診療管理,落實學校防控措施。落實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措施。強化寄生蟲病、大骨節病、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到2022年和2030年,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到2030年,全市符合治療條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達到93.5%,結核病發病率控制在39/10萬以下。
17.實施中醫治未病行動。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大力實施中醫名醫、名科、名院戰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和作用,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和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提供中醫藥治未病服務。加強中醫治未病管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治未病服務。促進中醫養生保健及治療與互聯網、旅游、餐飲等行業協同發展。到2022年和2030年,中醫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別達到90%和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健康達州行動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健康達州行動組織實施、監測和考核相關工作,研究協調相關重大事項。成立專項行動小組,建立專家聘任制度,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各縣(市、區)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市級統籌做好各項措施落地,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二)強化部門職責。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和旅游、中醫藥等部門(單位)要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推動各專項行動的組織實施;宣傳部門要切實發揮全社會宣傳動員作用;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經濟和信息化、科技、公安、民政、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醫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單位)要根據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全面落實健康達州行動各項任務,加強對縣(市、區)的督促指導。
(三)健全支撐體系。全面加強涉及健康達州行動相關領域的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疾病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財政支持,強化資金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疾病的早診早治、分級診療、質量控制等制度完善和落實。加強監督執法,建立運行有效的質量審查機制,保障各項目標實現。加強信息支撐,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建設,實現健康相關信息互聯共享。
(四)動員全社會參與。鼓勵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健康達州行動,落實個人健康責任,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單位特別是學校、社區(村)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積極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計生協等群團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作用,組織推動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健康促進的強大合力。
(五)強化宣傳引導。采取多種形式,強化輿論宣傳,開展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實施健康達州行動、促進全民健康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重點任務,不斷培育“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加強典型報道,發揮“健康達人”示范引領作用,增健強社會的普遍認知,形成推動康達州行動的良好氛圍。
(六)強化評估考核。推進委員會負責考核工作的組織領導,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每年開展一次績效考核工作。強化對約束性指標的考核,并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績效考核指標,綜合考核結果經推進委員會審定后通報,作為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使用的重要參考。
附件:健康達州行動考核評價指導方案
附件
健康達州行動考核評價指導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32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四川行動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9〕27號)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指標
圍繞健康達州行動主要目標任務要求,兼顧數據的可獲得性,確定26項考核評價指標(見附表)。
二、考核方法
按照分級負責、逐級考核的要求,對健康達州行動總體推進情況實施年度考核評價。市級對區縣、區縣對鄉(鎮)考核全覆蓋。可采取大數據監測、查閱資料、現場調研、實地抽查、電話訪談等方式,對考核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調查核實。
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根據考核評價結果,形成我市推進健康達州行動年度考核報告,并通過綜合加權的方式,對各區縣推進健康達州行動年度工作得分情況進行排名。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推進委員會統籌領導下,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制定考核評價實施方案和細則,并組織實施,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技術支撐。各區縣黨委、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將考核評價工作細化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單位。在對下一級進行考核時,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考核指標進行調整完善。
(二)堅持科學方法。統籌兼顧、注重質量,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增加基層負擔。推進委員會根據疾病譜變化及醫學等情況,適時調整考核指標。加強探索實踐,通過2020年和2021年試考核,逐步固定考核指標。
(三)逗硬考核評價。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對區縣黨委、政府績效考核指標,考核評價結果經推進委員會審定后通報,作為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使用的重要參考。
(四)注重結果運用。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堅持問題導向,對考核評價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及方法,切實保障健康達州行動順利實施。
附表:健康達州行動考核評價指標及年度目標一覽表
附表
健康達州行動考核評價指標及年度目標一覽表
序號 | 考核指標 | 目標值 | |||||||||||
2019年 (基線)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2029年 | 2030年 | ||
1 | 人均預期壽命(歲) | 77.3 | 77.4 | 77.5 | 77.7 | 77.9 | 78.1 | 78.3 | 78.5 | 78.7 | 78.8 | 78.9 | 79 |
2 | 嬰兒死亡率(‰) | ≤6.55 | ≤6.5 | ≤6.3 | ≤6.1 | ≤6 | ≤5.8 | ≤5.5 | ≤5.4 | ≤5.3 | ≤5.2 | ≤5.1 | ≤5 |
3 |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 ≤7.52 | ≤7.5 | ≤7.4 | ≤7.3 | ≤7.2 | ≤7.1 | ≤7.0 | ≤6.6 | ≤6.4 | ≤6.2 | ≤6.1 | ≤6 |
4 |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 ≤19 | ≤19 | ≤18.5 | ≤18 | ≤17.5 | ≤17 | ≤15 | ≤14.5 | ≤14 | ≤13.5 | ≤13 | ≤12 |
5 |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 ≥87 | ≥87.3 | ≥87.8 | ≥88.20 | ≥88.8 | ≥89.5 | ≥89.9 | ≥90.4 | ≥90.7 | ≥91.1 | ≥91.6 | ≥92.17 |
6 |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18.8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7 |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 ≥32.8 | ≥33.6 | ≥34.5 | ≥35 | ≥35.7 | ≥36.3 | ≥36.7 | ≥37.2 | ≥37.9 | ≥38.5 | ≥39.2 | ≥40 |
8 |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 ≤17.1 | ≤16.7 | ≤16.3 | ≤15.9 | ≤15.5 | ≤15.1 | ≤14.7 | ≤14.3 | ≤13.9 | ≤13.6 | ≤13.3 | ≤13.0 |
9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 2.48 | 2.5 | 2.54 | 2.58 | 2.62 | 2.66 | 2.71 | 2.77 | 2.83 | 2.89 | 2.95 | 3 |
10 |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11 |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 | 開展 | 全面 開展 | 基本 完成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12 | 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 | 開展 | 全面 開展 | 基本 完成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實現 |
13 | 產前篩查率(%) | ≥60 | ≥65 | ≥68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8 | ≥80 |
14 | 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 | ≥96.5 | ≥97 | ≥97.5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15 | 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覆蓋率(%) | ≥37 | ≥40 | ≥60 | ≥80 | ≥81 | ≥83 | ≥84 | ≥85 | ≥86 | ≥88 | ≥89 | ≥90 |
≥17 | ≥35 | ≥60 | ≥80 | ≥81 | ≥83 | ≥84 | ≥85 | ≥86 | ≥88 | ≥89 | ≥90 | ||
16 |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 | ≥35.75 | ≥40.5 | ≥45.25 | ≥50 | ≥52.5 | ≥55 | ≥57.5 | ≥60 | ≥62.5 | ≥65 | ≥67.5 | ≥70 |
17 | 符合課程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 | ≥90 | ≥95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8 | 中小學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小時)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9 | 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 ≥37.75 | ≥48.5 | ≥59.25 | ≥70 | ≥72.5 | ≥75 | ≥77.5 | ≥80 | ≥82.5 | ≥85 | ≥87.5 | ≥90 |
20 | 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 | ≥50 | ≥60 | ≥70 | ≥80 | ≥81 | ≥82 | ≥84 | ≥85 | ≥86 | ≥88 | ≥89 | ≥90 |
21 | 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比例(%) | 11 | 10.5 | 10 | 9.5 | 9 | 8.5 | 8 | 7.5 | 7 | 6.5 | 6 | 5.5 |
22 |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85 | ≧90 |
23 | 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 | ≥54 | ≥56 | ≥58 | ≥60 | ≥62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24 | 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 ≥60 | ≥60 | ≥60 | ≥60 | ≥61 | ≥62 | ≥63 | ≥64 | ≥66 | ≥68 | ≥69 | ≥70 |
25 |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 | ≥80 | ≥85 | ≥9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60 | ≥64 | ≥66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8 | ≥80 | ||
26 |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