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為全力抓好2015年大春生產,推進糧油高產高效創建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促進全年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
2015年,全市大春糧食播面穩定在595萬畝以上,總產達到237萬噸,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25萬畝,總產達到284.5萬噸。水果總產42萬噸,茶葉總產9000噸,大春蔬菜總產180萬噸。新建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10個,建設糧經復合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60萬畝。農業為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二、突出工作重點
(一)切實穩定大春糧食播種面積。各地要按照“穩面積、攻單產、提品質、增總產”的要求,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避免“非糧化”和嚴禁耕地“非農化”。要充分調動種糧主體的積極性,盡量減少耕地撂荒。要積極落實增間套種措施,大力發展糧經復合種植模式。要大力引導和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種植糧食作物,堅決遏制糧油項目改造區退出糧食生產領域勢頭。
(二)深入開展糧油高產高效創建。全市創建大春糧食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片35個、面積35萬畝以上,重點在成片成帶推進上抓出規模,在“效益糧油”產業發展上抓出成效,在產業發展機制創新上打造亮點。
(三)積極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促進土地流轉,繼續落實鼓勵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獎勵扶持政策。全市培育30畝以上種糧大戶1200個,種糧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
(四)全力抓好糧經復合產業基地建設。圍繞糧經復合產業基地和21萬畝農建綜合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糧經復合產業基地規模發展。要認真分析市場需求,科學布局種植結構,避免發生品種單一導致產品爛市的現象。2015年,全市建成糧經復合產業基地60萬畝,達川區、大竹縣、宣漢縣要建設成片成帶糧經復合產業基地10萬畝,其余縣(市、區)各連片建設5萬畝糧經復合產業基地。
(五)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要努力打造區域優勢特色明顯、基礎設施好、發展水平高、示范引領作用強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一步提升已命名示范區建設水平。要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向核心區和適宜區集中,打造集中生產區和產業帶。2015年新打造通川區磐石—羅江特色水果等10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加快建設百億蔬菜產業帶、達陜高速沿線富硒茶葉產業帶、渠江流域30萬畝柑橘產業帶和達渝高速公路沿線10萬畝優質蠶桑產業帶。
(六)扎實做好畜牧漁業工作。做好畜禽春配、春孵,抓好春季畜禽補欄工作。扎實做好畜禽免疫工作,加強人畜共患病及其它動物疫病防控,認真做好疫病監測,嚴格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強畜禽屠宰監督管理。大力開展禁漁宣傳,切實加強執法檢查,搞好漁業船舶檢查登記工作。
(七)努力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各地要組織科技人員下基層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大示范、大推廣“三大行動”,把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推廣培訓到戶。深化“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集成技術運用,大力開展優新品種展示和推廣。推廣運用水稻旱育秧、免耕栽培等實用增產新技術。加大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機耕、機播(插)、機收面積。
(八)及早落實農業防災減災措施。堅持以早制旱,對旱災常發和無水源保障的地方,擴大春玉米、紅苕等耐旱作物種植面積。搞好前后季作物茬口銜接,推廣間套種植。加強農業生物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信息,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社會化、組織化程度。認真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支農政策,減輕災害損失。
三、強化組織領導
各地要繼續推行糧食生產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將糧食總量納入績效管理,把抓好大春糧食生產作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及時兌現國家糧食直補和省、市種糧大戶補貼資金,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嚴格落實有關政策規定,確保產糧大縣(市)獎勵資金用于糧油生產環節不得少于80%,嚴禁將此項資金用于平衡財政收入不足行為。各相關部門要盡職履責,協調配合,全力抓好技術培訓、農資供應、資金保障、市場監管等工作。要強化督促檢查,重點加強對組織領導不力、春育春播進度緩慢、耕地連片撂荒等問題的督查督辦,并通報督查情況。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