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
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將《達州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12月16日
達州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
(2014-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1〕23號)以及《達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達市府發〔2013〕18號)精神,緊密結合《四川省現代農作物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2011-2020年)》和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達州市農作物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市場監管能力,全面提高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優勢原則。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著力做大做強雜交水稻種子產業和馬鈴薯種薯產業,加快發展雜交油菜、雜交玉米以及蔬菜、茶葉、水果、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種子(種苗)產業。
——堅持企業主體原則。充分發揮種子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的作用。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通過政策引導帶動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做大做強。
——堅持自主創新原則。充分發揮市農科所等科研機構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引導企業成為品種選育和科研投入主體,重點圍繞苧麻、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馬鈴薯、蔬菜、食用菌、煙葉等作物,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種業科研新成果,著力提高農作物種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政策扶持原則。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現代農作物種業投入新機制。加大對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制種基地建設、商業化育種、市場監管體系和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體系建設的投入。對育種能力較強、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領帶動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市建設種子(種苗)生產基地6.5萬畝;培育農作物新品種6個,其中,培育突破性農作物品種1個;建設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場1個、省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1個;培育年銷售種子100噸以上的批發商4家、年銷售種子10噸以上鄉鎮種子零售商30家;建設縣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2個;培育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實現種業產值達到3億元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
到2017年,全市建設種子(種苗)生產基地達到10萬畝;培育農作物新品種達到16個,其中,培育突破性農作物品種達到2個;建設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場達到2個、省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達到3個;培育年銷售種子100噸以上的批發商達到7家、年銷售種子10噸以上鄉鎮種子零售商達到60家;縣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達到3個;培育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實現種業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
到2020年,全市建設種子(種苗)生產基地15萬畝;培育農作物新品種30個,其中,培育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3個;建成國家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3個、省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4個;培育年銷售種子100噸以上的批發商15家、年銷售種子10噸以上鄉鎮種子零售商100家;建成市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1個、縣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5個;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2家,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實現種業產值達到8億元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全市供種保障能力、創新轉化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市場監管能力全面提升,實現用種大市向種業強市跨越。
二、規劃布局
(一)新品種選育及種子(種苗)基地建設規劃(詳見附件1、附件2)
1.雜交水稻:選育新品種4個。其中,選育突破性品種1個,糯稻品種1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建立雜交水稻制種基地5萬畝,其中,大竹縣3萬畝、達川區1萬畝、宣漢縣1萬畝。在大竹縣建設水稻種子加工中心1個。
2.雜交玉米:選育新品種8個。其中,選育突破性品種1個。市農科所選育3個,大竹縣選育5個。建立雜交玉米制種基地2萬畝,其中,達川區1萬畝、宣漢縣1萬畝。在達川區建設玉米種子儲藏加工中心1個。
3.馬鈴薯。選育新品種2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建立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4.5萬畝,其中,萬源市3萬畝、宣漢縣1萬畝、達川區0.5萬畝。在萬源市建設馬鈴薯種薯儲藏加工中心1個。
4.油菜。選育新品種2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在宣漢縣建立油菜種子生產基地0.5萬畝。
5.小麥。在開江縣建立1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小麥種子加工中心1個。
6.高粱。建立優質高粱種子生產基地0.2萬畝,其中,渠縣0.1萬畝,達川區0.1萬畝。
7.苧麻。選育新品種3個。其中,選育突破性品種1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在市農科所建設國家級苧麻區試站1個。
8.蔬菜。選育新品種3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建立蔬菜種苗基地5000畝,其中,開江縣0.15萬畝、達川區0.15萬畝、大竹縣0.1萬畝、渠縣0.1萬畝。在開江縣建設國家級蔬菜育苗中心1個。
9.食用菌。選育新品種3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其中,市農科所2個、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1個。建立一級菌種場1個、二級菌種場3個、三級菌種場10個,其中,宣漢縣建一級菌種場1個、二級菌種場1個、三級菌種場4個。通川區建二級菌種場1個、三級菌種場2個。開江縣建二級菌種場1個、三級菌種場2個。大竹縣建三級菌種場2個。在宣漢縣建設國家級菌種生產加工中心1個。
10.黃花。選育新品種1個。完成單位:市農科所。在渠縣建立優質黃花種苗基地0.2萬畝。
11.茶葉。選育新品種1個。完成單位:萬源市茶葉局、宣漢縣茶果站、市農科所、市茶果站。建立優質茶葉種苗基地0.3萬畝,其中,萬源市0.2萬畝、宣漢縣0.1萬畝。在萬源市建設茶葉生產加工中心1個。全市茶葉基地全部建成后,在萬源市保留0.05萬畝優質茶葉母本園,其余種苗基地改建為茶葉基地。
12.水果。選育新品種2個。其中,柑桔新品種1個、脆李新品種1個。完成單位:渠縣茶果站、達川區茶果站、市農科所、市茶果站。建立水果種苗基地0.2萬畝,其中,柑桔種苗基地0.15萬畝(渠縣0.1萬畝、達川區0.05萬畝),宣漢縣建脆李種苗基地0.05萬畝。在渠縣建設國家級柑桔種苗生產加工中心1個。
13.煙葉。選育新品種1個。完成單位:市煙科所。在宣漢縣建立全省白肋煙種子繁育基地。
14.中藥材。建立道地中藥材種苗基地0.3萬畝,其中,達川區0.1萬畝、宣漢縣0.1萬畝、萬源市0.1萬畝。在達川區建設道地中藥材種植資源庫1個。
15.蠶桑。建立桑樹種苗基地0.1萬畝,其中,大竹縣0.05萬畝、達川區0.05萬畝。
16.花卉苗木。在通川區建立0.2萬畝花卉苗木基地。
(二)農作物種業監管能力建設規劃(詳見附件3)
1.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建設。建成國家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3個(宣漢縣、達川區、渠縣),省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場4個(大竹縣、萬源市、開江縣、通川區)。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基地面積1000畝,其中,試驗用地不少于300畝,示范展示面積500畝以上;省級農作物品種展示基地面積500畝,其中,試驗用地不少于200畝,示范展示面積300畝以上。做到能排能灌,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
2.種子質量檢測站建設。完善市種子質量檢測分中心和達川區、宣漢縣、萬源市、大竹縣、渠縣5個縣級種子質量檢測站建設,建立開江縣種子質量檢測站。市種子質量檢測分中心除檢測常規指標外,要開展品種純度和真實性檢測。建立市級種子監管中心1個,縣級種子監管中心3個(渠縣、宣漢縣、大竹縣)。完善我市品種管理體系、儲備調控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農作物種子監管體系。
3.種子經營市場建設。全市培育注冊資本5000萬元“育繁推”種業企業2家;培育年銷售種子100噸城區種子批發商15家,年銷售種子10噸鄉鎮種子零售商100家;建成市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1個,縣級種子(農資)批發市場5個;種子產業產值達到8億元。
三、重點建設項目
(一)種子(種苗)生產基地建設
1.大竹縣雜交水稻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1.5萬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實施。
2.宣漢縣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0.5萬畝,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實施。
3.萬源市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0.5萬畝,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實施。
4.宣漢縣二級菌種中心建設。建設規模:1萬平方米,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實施。
5.萬源市優質茶葉良種場建設。建設規模:0.2萬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6.達州市白肋煙種子基地建設。建設單位:達州市煙草公司,建設地點:宣漢縣,建設規模:0.05萬畝,建設年限:1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7.達川區雜交玉米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1萬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8.宣漢縣雜交玉米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1萬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9.開江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1萬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6年立項,2017年實施。
10.渠縣優質柑桔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設規模:1000畝,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二)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
1.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建設。建設單位:達州市農科所,建設規模:2000平方米,建設內容:水稻、玉米、馬鈴薯、苧麻等農作物分子育種中心,在海南三亞建水稻、玉米常規育種中心。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2015年實施。
2.玉米育種新材料創制研究。建設單位:大竹縣益民玉米研究所,建設規模:創制3份有重大應用前景的育種新材料,建設年限:4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2015年實施。
(三)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1.達州市商業化育種及種子加工中心建設。建設地點:達川區,建設規模:100畝育種基地、2000平方米種子生產加工中心,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2015年實施。
2.馬鈴薯種薯儲藏加工中心建設。建設地點:萬源市,建設規模:1萬平方米,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5年實施。
(四)農作物種子監管能力提升
1.達川區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場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000畝,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實施。
2.渠縣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場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000畝,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實施。
3.開江縣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建設規模:檢測房500平方米,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4.川東北種子(農資)綜合批發市場建設。建設地點:通川區,建設規模:2萬平方米,建設年限:3年,力爭在2014年立項,2015年實施。
5.達州市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體系建設。建設地點:通川區,建設規模:500平方米(儲備種子100萬公斤),建設年限2年,力爭在2015年立項,2016年實施。
四、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項目從2014年開始實施,每年投入2000萬元,7年總投資1.4億元,主要用于基地生產、加工、檢測等用房及設施設備、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公益性、基礎性研究,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建設,農作物品種試驗體系建設,主要農作物種子儲備等。
資金籌措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項目實施爭取資金。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力度,加快落實“十二五”國家種業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申報和“十三五”種業項目儲備,產糧大縣在“十二五”內申報實施一個“種子工程”項目,到2020年力爭通過項目實施爭取項目資金7000萬元;二是通過整合項目爭取資金。將涉農項目優先整合到種子(種苗)生產基地,完善基地基礎設施和田間工程建設,到2020年力爭整合項目資金4000萬元;三是通過社會資本注入爭取資金。充分吸納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建設種子(種苗)基地和現代種業儲藏加工項目,加大種業企業整合、重組和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種業企業,到2020年力爭注入社會資本2000萬元;四是通過財政支持爭取資金。各縣(市、區)要設立現代種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到2020年力爭市、縣(市、區)財政投入種業發展專項資金達到1000萬元。
五、主要措施
(一)強化種子基地建設。一是加強種子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托國家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工程、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省新增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增農資補貼田間工程等項目進行建設。建成交通方便、能排能灌、耕地質量好、配套設施齊全的種子生產基地。二是創新種子基地建設運行模式。大力推行“種子企業+種子專業合作社+制種大戶”模式,鼓勵種子企業建立直接管理和控制的生產基地,引導種子企業與制種專業合作社或制種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連接機制。三是強化種子基地管理。建立健全種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規范種子收購秩序,保證良種供應數量充足、質量安全、價格合理。
(二)強化種子項目實施。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發揮已實施的“種子工程”項目作用,高質量完成好正在實施的“種子工程”。積極申報國家和四川省“十二五”、“十三五”農作物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包括突破性農作物品種選育、科技成果轉化等)、“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農作物種業監管能力提升(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建設、主要農作物種子貯備體系建設等)等項目建設。通過實施一批、包裝一批、儲備一批“種子工程”項目,提升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三)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建立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監管有力、服務完善”的種子管理體系。規范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示范展示推廣;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加強種子質量監管;完善市、縣兩級種子監管體系,增強市場監管能力和信息服務水平;加強種子儲備調控體系建設,擴大種子儲備范圍和儲備量,增加種子市場調控能力,確保種子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和災后恢復生產。
(四)強化種業政策支持。將種子精選加工、烘干、包裝、播種、收獲等制種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加大對制種大縣扶持力度,調動基層政府發展制種產業和農民生產優質種子的積極性。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要加大對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五)強化組織領導。市農業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科技局等單位建立《達州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工作推進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建設的重大問題,開展項目編制、儲備、包裝等前期工作,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市發展改革委要主動與國家和四川省“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種子工程規劃”等重大項目對接,爭取加大對我市支持幫扶力度;市科技局要認真履行育種攻關統籌牽頭職責,強化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創新平臺建設,探索創新種業科技體制機制,組織產學研單位協同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步伐,為達州種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市財政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種業提升工程財政專項,重點支持新品種試驗示范、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市場監管和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體系等。將種子管理、監督檢測、品種試驗示范展示等工作經費納入預算,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確保全市種子管理工作有序推進。
附件:1.達州市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目標任務分解表
2.達州市農作物種子種苗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分解表
3.達州市農作物種子監管能力建設任務分解表
附件1
達州市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目標任務分解表
| 市農科所 | 市煙科所 | 大竹縣 (益明玉米研究所) | 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 | 合計 | ||||||||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
水稻 | 1 | 2 | 4 |
|
|
|
|
|
|
|
|
| 4 |
玉米 |
| 1 | 3 |
|
|
| 2 | 3 | 5 |
|
|
| 8 |
油菜 |
| 1 | 2 |
|
|
|
|
|
|
|
|
| 2 |
馬鈴薯 |
| 1 | 2 |
|
|
|
|
|
|
|
|
| 2 |
苧麻 | 1 | 2 | 3 |
|
|
|
|
|
|
|
|
| 3 |
蔬菜 | 1 | 2 | 3 |
|
|
|
|
|
|
|
|
| 3 |
食用菌 | 1 | 1 | 2 |
|
|
|
|
|
|
|
| 1 | 3 |
黃花 |
| 1 | 1 |
|
|
|
|
|
|
|
|
| 1 |
煙葉 |
|
|
|
|
| 1 |
|
|
|
|
|
| 1 |
茶葉 |
|
| 1 |
|
|
|
|
|
|
|
|
| 1 |
水果 |
| 1 | 2 |
|
|
|
|
|
|
|
|
| 2 |
合計 | 4 | 12 | 23 |
|
| 1 | 2 | 3 | 5 |
|
| 1 | 30 |
附件2
達州市農作物種子種苗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分解表
建設類別 | 2015年建設規模 | 2017年建設規模 | 2020年建設規模 | 建設地點 |
雜交水稻種子 | 2.5萬畝。其中,大竹縣1.5萬畝,宣漢縣0.6萬畝,達川區0.4萬畝。 | 3.5萬畝。其中,大竹縣2.2萬畝,宣漢縣0.8萬畝,達川區0.5萬畝。 | 5萬畝。其中,大竹縣3萬畝,宣漢縣1萬畝,達川區1萬畝。 | 大竹縣:高穴、文星、童家、周家、高明、白壩、石橋鋪、天城、金雞、媽媽、楊通 達川區:檀木、石橋、洛車、道讓、沿河、五四、永進、九嶺、橋灣、大堰 宣漢縣:明月、紅嶺、柳池、東林、南壩、慶云 |
雜交玉米種子 | 0.5萬畝。其中,宣漢縣0.3萬畝,達川區0.2萬畝。 | 1萬畝。其中,宣漢縣0.5萬畝,達川區0.5萬畝。 | 2萬畝。其中,宣漢縣1萬畝,達川區1萬畝。 | 宣漢縣:豐城、桃花、君塘、芭蕉 達川區:堡子、石橋、沿河、五四、永進、管村 |
雜交油菜種子 | 0.2萬畝。宣漢縣0.2萬畝。 | 0.4萬畝。宣漢縣0.4萬畝。 | 0.5萬畝。宣漢縣0.5萬畝。 | 宣漢縣:新華、黃金 |
馬鈴薯 種薯 | 2萬畝。其中,萬源市1.4萬畝(原種0.1萬畝),宣漢縣0.4萬畝,達川區0.2萬畝。 | 3萬畝,其中,萬源市2萬畝(原種0.2萬畝),宣漢縣0.7萬畝,達川區0.3萬畝。 | 4.5萬畝,其中,萬源市3萬畝(原種0.3萬畝),宣漢縣1萬畝,達川區0.5萬畝。 | 萬源市:八臺、白沙、茶埡、皮窩、廟坡、石人、趙塘、草壩、魏家 宣漢縣:龍泉、豐城、老君 達川區:堡子、虎讓、米城 |
高粱種子 | 0.1萬畝。其中,渠縣、達川區各0.05萬畝。 | 0.2萬畝。其中,渠縣0.1萬畝、達川區0.1萬畝。 | 0.2萬畝。其中,渠縣0.1萬畝、達川區0.1萬畝。 | 渠縣:瑯琊 達川區:景市 |
小麥種子 | 0.3萬畝。開江縣0.3萬畝 | 0.5萬畝。開江縣0.5萬畝 | 1萬畝。開江縣1萬畝 | 開江縣:新寧、回龍、天師、新太 |
蔬菜種苗 | 0.2萬畝。其中,開江縣、達川區、大竹縣、渠縣各0.05萬畝。 | 0.3萬畝。其中開江縣、達川區各0.08萬畝,大竹縣、渠縣各0.07萬畝。 | 0.5萬畝。開江縣、達川區各0.15萬畝,大竹縣、渠縣各0.1萬畝。 | 開江縣:長嶺、普安 達川區:雙廟、大堰、河市、亭子 大竹縣:竹北 渠縣:清溪、望江、土溪 |
黃花種苗 | 0.1萬畝.渠縣0.1萬畝。 | 0.1萬畝。渠縣0.1萬畝。 | 0.2萬畝。渠縣0.2萬畝。 | 渠縣:清溪、望江 |
茶葉種苗 | 0.1萬畝。其中,萬源市0.07萬畝,宣漢縣0.03萬畝。 | 0.3萬畝。其中,萬源市0.2萬畝,宣漢縣0.1萬畝。 | 0.3萬畝。其中,萬源市0.2萬畝,宣漢縣0.1萬畝。 | 萬源市:白羊、舊院、太平、草壩 宣漢縣:漆碑、土黃、三墩 |
水果種苗 | 0.1萬畝。其中,柑桔種苗:渠縣0.07萬畝,達川區0.03萬畝。 | 0.2萬畝。其中,柑桔種苗:渠縣0.1萬畝,達川區0.05萬畝;青脆李種苗:宣漢縣0.05萬畝。 | 0.2萬畝。其中,柑桔種苗:渠縣0.1萬畝,達川區0.05萬畝;青脆李種苗:宣漢縣0.05萬畝。 | 渠縣:三板、渠南 宣漢縣:廟安、東林 達川區:趙家、龍會 |
食用菌 菌種中心 | 三級3個,二級1個。其中,宣漢縣三級2個、二級1個,通川區三級1個。 | 三級菌種中心5個,二級菌種中心2個。其中,宣漢縣三級2個、二級1個,通川區三級1個、二級1個,開江縣、大竹縣三級各1個。 | 三級菌種中心10個,二級菌種中心3個、一級菌種場1個。其中,宣漢縣三級4個、二級1個、一級1個,通川區三級2個、二級1個,開江縣三級2個、二級1個,大竹縣三級2個。 | 宣漢縣:雙河、黃金、君塘 通川區:蒲家、碑廟 開江縣:甘棠 大竹縣:竹北 |
中藥材 種苗 | 0.2萬畝。其中,達川區、宣漢縣各0.07萬畝,萬源市0.06萬畝。 | 0.3萬畝。其中,達川區、萬源市、宣漢縣各0.1萬畝。 | 0.3萬畝。其中,達川區、萬源市、宣漢縣各0.1萬畝。 | 達川區:景市、管村、石梯 宣漢縣:龍泉、三墩 萬源市:蜂桶、八臺、皮窩 |
蠶桑種苗 | 0.1萬畝。其中,達川區、大竹縣各0.05萬畝。 | 0.1萬畝。其中,達川區、大竹縣各0.05萬畝。 | 0.1萬畝。其中,達川區、大竹縣各0.05萬畝。 | 達川區:雙廟 大竹縣:媽媽 |
花卉苗木 | 0.1萬畝。通川區0.1萬畝。 | 0.2萬畝。通川區0.2萬畝。 | 0.2萬畝。通川區0.2萬畝。 | 通川區:東岳、雙龍 |
附件3
達州市農作物種子監管能力建設任務分解表
| 銷售100噸種子批發商(家) | 銷售10噸種子零售商(家) | 種子批發市場建設(個) | 國家級品種試驗示范場建設(個) | 省級品種試驗示范場建設(個) |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
通川區 | 1 | 3 | 5 | 2 | 3 | 5 | 1(市級) | 1 | 1 |
|
|
|
| 1 | 1 |
達川區 | 1 | 1 | 2 | 5 | 12 | 20 |
|
|
|
| 1 | 1 |
|
|
|
萬源市 |
|
| 1 | 3 | 6 | 8 |
|
| 1 |
|
|
|
|
| 1 |
宣漢縣 | 1 | 1 | 2 | 6 | 12 | 20 |
| 1 | 1 | 1 | 1 | 1 |
|
|
|
大竹縣 |
| 1 | 2 | 5 | 12 | 20 | 1 | 1 | 1 |
|
|
| 1 |
| 1 |
渠縣 | 1 | 1 | 2 | 6 | 10 | 20 |
| 1 | 1 |
|
| 1 |
|
|
|
開江縣 |
|
| 1 | 3 | 5 | 7 |
|
| 1 |
|
|
|
| 1 | 1 |
合計 | 4 | 7 | 15 | 30 | 60 | 100 | 2 | 4 | 6 | 1 | 2 | 3 | 1 | 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