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富硒茶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茶業強省的意見》(川府發〔2014〕1號)精神,市政府決定實施富硒茶產業“雙百”(100萬畝,100億元)工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發展思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富硒資源優勢,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茶產業“區域化、規?;藴驶⑶鍧嵒⑵放苹?/span>”發展,促進茶業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我市現代茶產業突破性發展。
(二)目標任務。把我市建成全國知名的富硒茶生產、加工、貿易和文化中心。至2020年,改造低產茶園10萬畝,淘汰劣質茶園10.7萬畝,新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80萬畝,全市茶園總面積達100萬畝,其中優質高效生態富硒茶基地80萬畝,有機茶基地2萬畝。產量10萬噸以上,名優茶比例達50%以上,茶葉年產值實現100億元,綜合產值實現200億元。
二、產業布局和工作重點
(三)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堅持“突出重點、集中連片”原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一帶兩核四區十園”。即達陜高速沿線富硒茶葉產業帶;萬源市白羊鄉等46個鄉鎮,宣漢縣漆碑鄉等30個鄉鎮兩大核心示范區;開江縣廣福、達川區龍會、大竹縣團壩、渠縣龍潭四個片區37個鄉鎮茶葉示范園;集中力量建設一批規范化的標準示范基地和精品茶園。市農業主管部門要精心編制未來5—10年全市富硒茶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產茶縣(市、區)要按照全市總規及建設規劃,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全面詳細規劃,科學制定年度發展目標,并分解落實到重點鄉鎮、村組、田間地塊以及企業和農戶,做到任務、地塊、責任、時限“四落實”。
(四)加快良繁工程建設。堅持良種引進與自繁自育、自主創新相結合,大力推廣適栽優良品種,加強高香、高抗等新品種選育推廣工作。建立健全良繁體系,其中,萬源市建立1000畝以上無性系良繁基地,宣漢縣建立500畝以上無性系良繁基地。至2020年,建成2個省級茶樹良種繁育場,形成良種選育、繁育、推廣相結合的現代良繁體系。
(五)集中連片建設良種茶園基地。各縣(市、區)要嚴格按照茶葉基地發展年度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加快茶葉基地建設。要充分運用各級財政及涉農項目資金,引導業主集中連片、規模發展高標準無性系良種茶園。凡連片新建無性系良種茶園,視其規模給予一定補助,具體檢查驗收及補助辦法由市茶葉發展領導小組另行制定。堅持嚴格驗收,及時兌現補助,吸引民間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茶葉基地建設。鼓勵興辦家庭茶場,發展專業大戶。引導支持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建立茶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提高茶葉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六)提高茶葉標準化生產水平。市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快制定《達州巴山雀舌富硒綠茶標準綜合體》,各地農業部門積極推廣標準化建園、管理及加工技術。依托各級農技服務機構建立茶葉質量監測檢驗機構,完善市、縣、鄉三級茶葉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茶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大力推廣茶園機械化作業和清潔化生產,不斷提高茶葉品質。
(七)加強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財政、交通、國土、電力、水利、農業、扶貧等部門要圍繞茶業產業規劃及現有基礎較好的茶園,每年申報并實施一批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通村公路、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建設項目,加快茶區路網、水網、電網等配套設施建設步伐,著力提升茶產業基礎裝備能力。
(八)積極延伸茶葉產業鏈。支持企業積極開展企院、企校科研合作,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聯營,發展茶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加大茶葉綜合利用,積極發展茶包裝、茶具等關聯產業和茶葉衍生品。支持企業開發茶多酚、速溶茶粉、茶葉提取物等精深加工產品。積極挖掘茶文化、文物等資源,大力開發以茶為主題旅游精品路線。
(九)推進產業園區建設。萬源市、宣漢縣分別規劃建設1個茶葉加工產業園區,推進茶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至2020年,建設清潔化茶葉生產線30條以上,改造加工廠50個,新建標準化茶廠20個,培育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10家,新建100個年加工能力1萬斤茶葉的加工企業群。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鼓勵和幫助現有資金和技術力量雄厚、市場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企業,采取聯合、兼并、參股等形式,組建茶葉企業集團,推進集約化經營。積極支持基礎較好的茶企技改升級,提升茶葉初制加工水平。
(十)全力打造茶葉品牌。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重點打造“巴山雀舌”區域品牌,統籌區域品牌建設、運營和保護,提升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支持我市茶葉企業積極開展與川茶集團合作。組織巴山雀舌富硒綠茶全國行展銷活動,積極參加省內外茶博會、西博會、農博會重大茶事活動,強化品牌宣傳。支持地方舉辦形式多樣的品牌推廣活動。
(十一)大力推進茶葉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集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科技研討、信息傳播及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茶葉專業市場——中國富硒茶都博覽城,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茶葉集散地。在主產茶區、重點鄉鎮建設茶葉交易批發市場。大力發展各類流通、服務中介組織,積極培育茶葉經紀人隊伍。建立完善茶葉銷售網絡,鼓勵和支持連鎖經營和網上銷售等現代流通方式,拓展銷售渠道。鼓勵企業統一店招標識到省內外各大城市開設專賣店、連鎖店、加盟店。建設茶業信息平臺,交流發布茶業信息。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富硒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的富硒茶產業市級聯席會議制度,研究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制定茶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各產茶縣(市區)、鎮(鄉)要成立相應工作機制,領導機構和項目技術實施班子。重點產地須由黨政一把手牽頭,抓好部署協調和目標考核。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級政府要把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納入目標考核,嚴格檢查,逗硬獎懲。
(十三)加強資金扶持。市財政每年安排足夠的茶業發展專項資金,并整合其他涉農項目資金,重點支持良繁體系、標準茶園、市場體系、品牌打造、質量安全體系、服務平臺建設,每年初由市農業主管部門提出當年茶產業資金安排使用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后執行。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茶產業投入,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林業、水利、以工代賑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良種繁育推廣和茶葉基地建設。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可用扶貧資金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茶產業脫貧致富。符合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條件的企業,可享受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積極探索茶葉種植政策性保險,提高風險保障能力。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茶業發展的信貸支持。
(十四)加強科技隊伍建設。重點產茶縣(市)和鄉鎮要建立健全茶業技術推廣機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引進茶業發展復合型高級人才。依托大專院校培養一批茶業專業技術人才,加大對茶葉管理和技術人員及茶農的培訓力度。加強茶文化研究、茶藝表演、制茶能手、茶業企業家等特色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十五)創造優良發展環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茶葉產業的發展,從政策上給予優惠,資金上給予傾斜,信息上給予服務。工商、稅務、質監、國土、林業等部門要引導和幫助茶葉企業搞好登記注冊、產品條碼標識核發、產品標準制定等,解決土地使用、茶樹種苗調運等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茶葉市場監管,努力為企業、投資商、經營客商提供便捷服務,創造茶業發展優良環境。
(十六)強化宣傳發動。采取召開座談會、院壩會、培訓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加快發展茶葉產業的重大意義、優惠政策、關鍵措施及主要成效,努力營造產業發展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茶區干群和社會各類組織發展茶業的積極性。
附件:達州市茶葉基地發展年度任務表(2014-2020年)
達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1日
附件
達州市茶葉基地發展年度任務表(2014-2020年)
縣(市、區) | 現有面積(畝) | 新發展面積(畝) | 建成后總面積(畝) |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七年合計 | |||||
萬源市 | 257020 | 43020 | 43320 | 43320 | 43420 | 46600 | 46600 | 46700 | 312980 | 500000 | ||
宣漢縣 | 102000 | 30300 | 30700 | 32000 | 32720 | 33560 | 34020 | 35780 | 225000 | 300000 | ||
大竹縣 | 11430 | 8800 | 8200 | 6700 | 7000 | 5800 | 4070 | 0 | 40570 | 50000 | ||
開江縣 | 7400 | 3500 | 4900 | 6000 | 6400 | 6800 | 7200 | 7800 | 42600 | 50000 | ||
達川區 | 4300 | 6600 | 6600 | 6600 | 6600 | 6500 | 6400 | 6400 | 45700 | 50000 | ||
渠縣 | 4200 | 6700 | 6700 | 6800 | 6800 | 6800 | 6800 | 6800 | 45800 | 50000 | ||
合計 | 386350 | 98920 | 100420 | 101420 | 102940 | 106060 | 105090 | 103480 | 712650 | 1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