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達州經開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1〕2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我市農作物種業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市農作物種子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種子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優良品種的選育、推廣成效顯著,先后通過國家和四川省審定農作物品種26個,其中,苧麻品種6個、玉米品種11個、水稻品種2個、蔬菜品種3個、馬鈴薯品種1個、煙葉品種2個、李子品種1個。種子生產基地面積達到3.5萬畝,萬源市已成為全省第二大馬鈴薯良繁基地,大竹縣、達縣、宣漢縣成為川東北重要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優良品種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高。但由于受自然生態條件和種植習慣影響,我市大宗糧油作物用種主要依靠省內外調進供應,對外依賴性很強;新品種研發與良種推廣應用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種子品種“多、亂、雜”,種子經銷商數量多、規模小、資質差;種子生產基地規模不大、基礎條件差、設施落后;種子市場監管技術和手段滯后;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還未建立等。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我市種業和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建立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種子(種苗)生產基地10萬畝,培育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3個以上。建設國家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站1個、省級農作物品種試驗站3個。完善1個市級、6個縣級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檢測機構。培育具有農作物優勢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2家以上,培育年銷售種子100噸以上的批發商15家,培育年銷售種子10噸以上的鄉鎮種子零售商100家。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重點支持市農科所等科研單位和特色農作物種苗生產單位開展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育種材料改良,現代育種方法和技術研究,培育一批突破性優良品種。
(二)加快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科學規劃優勢種子生產區域布局,重點建設大竹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達縣、宣漢縣雜交玉米制種基地,開江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萬源市、宣漢縣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抓好蔬菜、茶葉、食用菌、黃花、煙葉、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作物產業種苗基地建設,建立渠縣柑桔、黃花種苗良繁基地,萬源市優質茶葉良種場,達縣、大竹縣蔬菜種苗中心,宣漢縣食用菌菌種良繁中心。積極開展工廠化育苗和基地建設,增強種子(種苗)生產能力和供種能力。
(三)建立健全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體系。結合全市不同生態區域,開展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展示,建立農作物主推品種發布機制,切實解決品種推廣“多、亂、雜”問題。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經濟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促進新品種的轉化應用,加快品種的更新換代。開展“桃花米”、“米城貢米”、“渠縣黃花”、“巴山脆李”等品牌品種的篩選和推廣應用,提升品牌價值。
(四)培育壯大種子企業。鼓勵種子生產企業通過多種渠道增資注冊或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企業規模,提高種子企業競爭力。重點建設市級種子批發市場(含農藥、肥料等農資)1個,縣級種子批發市場(含農藥、肥料等農資)6個,以確保農資市場經營規范和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嚴格行業準入,適當提高種子行業集中度,著力整合促進農資連鎖經營的產業發展。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嚴格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行政審批、管理,強化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和日常執法監督,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堅決不予準入,對不合格的企業堅決予以清理。加強種子質量監管,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嚴防不合格種子流出基地、進入市場。加大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管理力度,嚴厲打擊搶購套購、套牌侵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種子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農民的切身利益。
(六)加強種子儲備調控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市、縣兩級種子儲備調控體系,擴大種子儲備范圍,增加種子儲備量,增強種子市場調控能力。要重點儲備大宗糧油作物和短生育期經濟作物種子,確保種子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和災后恢復生產。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大對現代種業發展的支持。市、縣兩級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統籌安排農業重大項目和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發揮整體優勢,形成投資合力,加強新品種選育、新品種試驗示范、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和市場監管、信息服務、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基礎設施建設等。市、縣兩級財政要將種子管理、監督檢測、品種試驗示范展示、品種資源普查和保護等工作經費納入預算,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
(二)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各級農業部門種子管理職能,健全種子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加強管理隊伍和能力建設,配備種子執法和質量檢測設備。加大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引進,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建設一支作風優良、精通業務、素質過硬、裝備精良的種子管理隊伍。
(三)加強對種子企業的政策支持。對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好、綜合實力強的種子企業,在貸款上依法給予政策性擔保和貼息。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創造條件逐步將農作物種子生產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將制種機械、加工設備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提高種子生產、加工機械化水平。農作物種子物流享受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四)創新構建種業科研成果轉化新機制。對開展商業化育種,獲得新品種自主知識產權或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在生產上廣泛應用,為我市糧食增產或特色優勢效益農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品種選育單位或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五)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全市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協調小組,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編制發展規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立足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分作物、分階段提出發展目標、方向和工作重點,明確“十二五”期間和到2020年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任務和措施,制定推進方案,落實年度推進計劃。
達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