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之年。為確保大春增產增收,繼續推進我市農業農村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現就抓好2006年大春農業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2006年全市大春生產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確保種植面積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努力實現全市糧食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總的思路是:深挖潛力,穩定面積,調整結構,優化品質,強推科技,猛攻單產,提高效益。突出水稻,抓好玉米和薯類,開發雜糧,發展多經。主要目標是:大春糧食播面570萬畝。其中水稻播面252.8萬畝。大春糧食總產達到236.6萬噸。其中水稻總產125.8萬噸,玉米總產59.5萬噸,薯類總產38.6萬噸。全年苧麻總產達到6.5萬噸以上,花生總產達到4萬噸以上,水果總產達到33萬噸以上,茶葉總產達到0.5萬噸以上,大春蔬菜總產達到130萬噸以上。力爭大春一季農民人均增收20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實施兩大“工程”。一是實施省“三百”增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二是結合我市情況,實施“四十”工程,即10萬畝優質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示范工程,10萬畝輕型節勞拋秧示范工程,10萬畝專用玉米示范工程,10萬畝脫毒薯類示范工程。通過全力抓好省 “三百”增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和市 “四十”工程,促進和帶動全市大春生產各項增產增收、節本增效技術的到位落實,確保全年農業增產增收任務的完成。
(二)抓好主推技術。在重點實施“三百”增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十”工程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進一步抓好各項實用增產技術的推廣落實,提高農業科技的到位率。全市推廣水稻旱育秧栽培200萬畝,拋秧面積達到20萬畝,雜糯間栽80萬畝,帶藥移栽達到90%以上,免耕栽培35萬畝,超高產強化栽培10萬畝;玉米育苗移栽達到100%,地膜栽培30萬畝;紅苕起壟栽培80萬畝,芒種前栽插達到90%以上;薯類脫毒栽培50萬畝;大春作物病蟲綜合防治100萬畝。大力實施“沃土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技術和旱作節水農業;示范推廣旱地新“三熟”麥—玉—豆種植模式1萬畝;積極開展飼草型玉米新品種試驗示范,選擇規模養殖基礎較好的鄉鎮進行新型飼草玉米控制性試驗和生產示范。
(三)優化品質結構。各地要依托農業龍頭企業,以“三百”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十”工程為載體,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積極發展訂單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力爭全市種植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190萬畝,占水稻面積的75%;種植優質專用玉米60萬畝;優質苧麻達到40萬畝;大春訂單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其中水稻40萬畝,玉米10萬畝,薯類10萬畝,苧麻10萬畝,粉葛1.5萬畝。
三、主要措施
(一)抓種植面積落實。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嚴格保護耕地,挖掘耕地潛力。二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杜絕耕地撂荒。三要千方百計多栽水稻,確保滿栽滿插。四要大搞增、間、套、圍,努力提高旱地復種指數;做好田坎文章,盡力擴大種植面積。
(二)抓技術培訓落實。各地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會議、板報、標語等各種宣傳媒體和技術培訓會、現場會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適用技術培訓,把各項增產增收節本增效適用技術宣傳、培訓到戶,保證每個農戶有1—2個技術明白人,確保各項適用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
(三)抓工程點示范落實。各地要在認真總結前兩年“三百”工程經驗的基礎上,突出抓好“三百” 增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十”工程示范,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強化責任、深化服務、拓展區域。要認真落實“五良配套”(即良壤、良灌、良種、良法、良制),努力實現 “四個帶動”(即帶動增產增收、帶動結構調整、帶動加工增值、帶動體系搞活)。要圍繞兩大工程分項抓好1000畝以上核心示范片,帶動大面積增產增收技術的到位落實。
(四)抓防災減災落實。我市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旱災和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近年來小麥條銹病、水稻稻瘟病及螟蟲等病蟲害也對農業生產構成較大威脅。各地要及早準備和認真落實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改制旱,以科技制旱等減災防災措施,要發動群眾育足留好預備種苗,始終堅持抗災奪豐收的思想不動搖,及早制定并及時啟動實施“農業重大災害應急預案”,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四、組織領導
奪取2006年大春豐收,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目標,任務艱巨。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大春生產的組織領導,落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服務。一要建立健全大春生產目標責任制。各縣(市、區)要實行行政首長責任制,一把手要對大春生產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市政府將對各縣(市、區)大春生產實行專項目標考核,逗硬獎懲。二要加大資金投入。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特別是大春糧食生產的資金投入。要妥善解決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工作經費不足的問題,確保業務、技術工作的正常開展。市、縣財政要拿出專項經費用于支持農業部門抓點示范。三要加強檢查督促。要組織力量在大春生產每一個關鍵時段加強督促檢查,督促工作落實。四要切實搞好服務。要轉變工作作風,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加強信息引導,搞好技術指導,幫助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具體問題。各涉農部門要認真做好大春生產所需種子、農藥、化肥、農膜、農具等物資的組織和供應工作。農業、工商、技監等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控制農資價格,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切實保護農民權益。
附:達州市2006年大春生產指導性任務表
二○○六年三月一日
附件:
達州市2006年大春生產指導性任務表 | |||||||||||||||||
|
|
|
|
|
|
|
|
|
|
|
| 單位:萬畝、萬噸 |
| ||||
縣 名 | 大春糧食 | 1、水稻 | 2、玉米 | 3、紅苕 | 大春蔬菜 | 發展特 色作物 | 大春訂單生產 | 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 | 水稻雜 糯間栽 | 玉米地 膜栽培 |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面積 | 總產 | ||||||||
合 計 | 570 | 236.6 | 252.8 | 125.8 | 124.85 | 59.52 | 94.58 | 30.06 | 63 | 130 |
| 80 | 10 | 80 | 30 | ||
通川區 | 13.3 | 5.9 | 6 | 3 | 2.35 | 0.99 | 2.79 | 1.26 | 7.5 | 12.7 | 粉葛0.15萬畝。 | 1 | 0.2 | 2 | 0.5 | ||
達 縣 | 111 | 48.5 | 58 | 29.2 | 24.51 | 10.8 | 16.21 | 5.58 | 12 | 23.7 | 新發展苧麻0.5萬畝,改良1.5萬畝;粉葛0.3萬畝;訂單煙葉0.3萬畝。 | 14 | 2.5 | 17 | 4 | ||
宣 漢 | 119.8 | 42.1 | 48.9 | 20 | 23.3 | 12.4 | 18 | 4.88 | 11.6 | 28.3 | 粉葛0.2萬畝;訂單煙葉1.25萬畝。 | 16 | 1.7 | 15 | 8 | ||
開 江 | 56.3 | 24.1 | 22.1 | 10 | 11.84 | 6.82 | 8.01 | 3.16 | 9.1 | 22.9 | 發展粉葛0.3萬畝;訂單煙葉0.35萬畝。 | 5 | 0.8 | 8 | 3 | ||
萬 源 | 55.1 | 20.3 | 17.8 | 8 | 20.44 | 7.2 | 11.81 | 4.28 | 5.1 | 7.9 | 發展粉葛0.3萬畝;訂單煙葉0.3萬畝。 | 12 | 0.8 | 5 | 6.5 | ||
大 竹 | 110.7 | 49 | 48.6 | 29 | 25.41 | 13.91 | 15.75 | 2.76 | 5.4 | 13 | 新發展苧麻0.5萬畝,改良1.5萬畝;發展粉葛0.15萬畝。 | 14 | 2 | 18 | 4 | ||
渠 縣 | 103.8 | 46.7 | 51.4 | 26.6 | 17 | 7.4 | 22.01 | 8.14 | 12.3 | 21.5 | 新發展黃花0.4萬畝;發展粉葛0.1萬畝 | 18 | 2 | 15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