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現將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油菜生產發展的意見》(川辦發〔2007〕72號)轉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主題詞:農業 油菜 生產 通知
抄送:市委辦公室,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紀委,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達州軍分區。
(共印30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
川辦發〔2007〕72號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促進油菜生產發展的意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是城鄉人民主要的食用油料。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菜籽油消費迅速增長,產需矛盾日趨突出。當前加快發展油菜生產、保障市場供給任務十分緊迫。為盡快恢復發展油料生產,國務院辦公廳近期下發了《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抓好油菜生產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綜合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油菜生產迅速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促進油菜生產發展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發展油菜生產的思路目標
(一)指導思想。今后一段時期我省油菜生產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市場需求,發揮區域優勢,穩步擴大面積,努力提高單產,改善食油品質,立足省內自給,加強宏觀調控,確保市場穩定。發展油菜生產要正確處理好種植小麥與油菜的關系,宜糧則糧,宜油則油,防止大起大落。把重點放在主攻單產和調整品質結構上,大力推廣高產高油“雙低”油菜新品種,著力培育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川東北3個油菜優勢產業區。
(二)目標任務。一是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川中、川東北丘陵地區要努力擴大冬閑田、兩季田油菜種植面積,川西平原區要通過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秧拋秧減少秧母田面積增種油菜,川西高原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擴大春油菜種植面積。二是努力提高單產。通過加快新品種、集成新技術的推廣狠抓中低產區平衡增產,提高油菜籽單產水平。三是大力改善品質。大力推廣高產高油“雙低”油菜新品種,改善菜油品質,提高人民食油消費質量。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300萬畝,比2006年擴大104萬畝,平均畝產達到148公斤,比2006年提高7公斤,總產量達到192萬噸以上,增加23萬噸以上,含油率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二、認真落實國家促進油菜生產發展的扶持政策
為促進油料生產發展,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油料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市(州)要廣泛宣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一)認真組織實施油菜良種補貼項目。從2007年起,在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優勢區,中央財政對農民種植油菜給予每畝10元的油菜良種補貼,以鼓勵農民利用冬閑田、兩季田擴大“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各級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要按照省農業廳、省財政廳提出的實施方案要求切實加強項目監管,確保政策落實到戶。要認真核實種植面積,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雙低”油菜。
(二)加快油菜生產基地建設。為促進油料生產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增加油料生產基地建設投資規模,從2008年開始增加“雙低”油菜基地建設投入。我省將積極爭取將川西平原油菜區、川中丘陵油菜區、川東北油菜區3個油菜優勢重點區域中的油菜生產大縣分期分批列入國家基地建設,加大投資力度。重點改善良種繁育和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建立無公害綠色“雙低”油菜基地。省預算內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要加大比例安排油菜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油菜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
(三)建立對油菜生產大縣的獎勵政策。為調動主產區發展油菜生產的積極性,從2008年開始,中央財政將設立產油大縣獎勵資金,綜合考慮糧油生產情況,統籌研究對油菜生產大縣與產糧大縣的獎勵政策。油菜生產大縣獎勵資金要實行專款專用,用于發展油菜生產。
(四)開展油菜保險試點工作。各地要以點帶面,積極宣傳,鼓勵和引導農戶投保,逐步將油菜作物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并給予保費補貼,降低油菜生產風險,穩定農民種植收益。
(五)促進油菜產業化經營。積極引導扶持一批生產規模較大、技術設備先進、有市場品牌的油脂加工企業,發揮帶動作用,推進油菜產業化經營。在信貸資金、項目、稅收、信息等方面大力支持。對國家和省已經出臺的扶持政策要加大落實力度,確保兌現到位。各部門要密切協作,支持龍頭企業建立和發展優質、專用“訂單油菜”生產基地,實行優質優價,大力推進和開發低芥酸菜籽油及其他精深加工產品。推行“企業+農技體系(專業協會)+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繼續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努力提高油菜生產組織化程度。
三、切實抓好促進油菜生產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大油菜育種攻關支持力度,充分調動省級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市級農科所的積極性,加快油菜高產、高油、多抗、“雙低”新品種培育和適宜機械化生產的新品種選育及油菜輕簡化栽培研究;充分發揮國家油菜改良中心成都分中心的作用,建設農業部長江上游油菜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完善和新增配套設施設備,抓好油菜品質檢測分析;增加油菜“種子工程”等項目資金投入,加快優良品種繁育。
(二)加快新品種、輕簡化集成技術試驗示范展示及推廣。增加資金投入,加大農業科技入戶對油菜生產的支持力度;加強高產高油“雙低”油菜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品種展示;加大油菜輕簡化栽培、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降低勞動強度和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益。進行品種推介,加快推廣高產高油“雙低”油菜新品種,大力推廣油菜綜合增產技術、輕簡化栽培技術。各級農業部門要制訂工作方案,加強技術培訓,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巡回指導,幫助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三)開展優質高產示范創建。為大面積推廣集成組裝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創建高產示范典型,從2008年起,由省農業廳組織30個油菜生產大縣開展優勢高產示范創建活動,每縣示范面積1000畝,平均畝產比大面積每畝增產5%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區100畝,畝產達到200公斤以上。主要選用“雙低”優質高產品種,集中連片種植,采取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進行高產攻關。
(四)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機與農藝措施相結合,積極支持油菜前期“丸化”處理、直播、聯合收獲、秸稈處理等機械化研究和開發,推進油菜生產機械化,切實解決油菜生產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成本高的問題。從2008年開始啟動油菜生產機械化新技術試點、示范工作,農機購置補貼應重點支持油菜生產機械,在補貼比例上給予傾斜,鼓勵、支持農民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
四、完善食用植物油市場調控
(一)建立地方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在省、市(州)兩級建立規模5萬噸的菜籽油儲備體系,其中省級儲備3萬噸,市(州)級儲備2萬噸,以發揮儲備的吞吐功能和增強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確保全省食用油安全、穩定食用油市場和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省、市(州)菜籽油儲備的利息及保管和輪換費用標準,按照中央儲備油標準執行。
(二)建立油菜籽產銷預警體系。加強油菜及菜籽油信息分析和預警,建立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及時發布生產、進口、流通等信息,引導生產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各地要強化油菜籽及菜籽油產銷形勢分析,開展定點跟蹤調查,準確上報生產、流通、出口、庫存等相關數據,搞好信息引導工作。同時加強食用油應急網絡體系建設,加大對應急網點的資金投入,確保應急網點的落實和正常啟用。
五、切實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領導,全面落實促進油菜生產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和促進油菜生產健康發展,做強我省油菜產業。加強政策引導,穩定擴大油菜播種面積,加大市場調節和監管力度,完善應急預案,科學引導社會消費,做好組織調運工作,保障食用植物油供應,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生活。要加強食用植物油市場準入管理和質量監督檢測,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嚴厲查處違法經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散布虛假信息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及時溝通信息,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抓好油菜和菜籽油生產、供應和市場穩定工作。
二○○七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