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改進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推動城鄉金融協調發展,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可持續的有效投入,努力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三農”金融服務需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決定在達州市等四個市州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試點。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要求,現將《達州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方案》印發你們,請承擔試點任務的通川區、宣漢縣、大竹縣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試點的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達州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方案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關于轉發人民銀行、銀監會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成銀發〔2008〕295號)精神,為切實抓好達州市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試點工作,開辟支農“綠色通道”,不斷滿足“三農”日益豐富的金融需求,為農村小康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試點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為著力點,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可持續的有效投入,進一步改進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努力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三農”金融服務需求,推動城鄉金融協調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試點的目標、任務
目標:通過積極不懈的努力,探索適合達州農村實際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和完善涉農金融服務新機制,不斷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讓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實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務。
任務:完成三項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的創新,即:在宣漢縣探索社區生產經營貸款的金融產品;在大竹縣探索金穗惠農卡小額農戶貸款的金融產品;在通川區探索“興業通”抵押方式創新試點。
三、試點工作原則
(一)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的原則。要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內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實際特點,積極探索、創新適合當地實際、具備可操作性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重在實際效果。
(三)堅持優化服務和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改進和提升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審慎穩健開展金融創新,合理分散金融風險。
(四)堅持可復制和易推廣的原則。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要便于操作、規范和推廣,并通過總結、完善,使其可在全國或全省等較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四、試點內容
(一)社區生產經營貸款
1.產品介紹:對場鎮社區居民進行信用評級,由涉農金融機構根據信用等級確定最高授信額度,農戶在核定的信用額度內隨用隨貸、周轉使用的一種信用貸款模式。
2.產品特點:
一是授信額度較高。涉農金融機構根據信用評級等級進行授信,最高20萬元,對具體每戶最高授信貸款額不超過該戶資產總額的70%,額度超過了一般小額度農戶信用貸款,可較大滿足農戶日常生產經營中的營運資金需求。
二是循環使用。對社區信用農戶實行“一次授信、余額控制、周轉使用、動態管理”的原則。農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在授信額度內循環使用,滿足了農戶使用資金季節性強和靈活歸還的需求,降低了農戶費用支出。
三是期限靈活。根據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周期、還款能力和資金供給能力確定貸款期限 ,還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年(含3年)。農戶在此期限內循環使用資金,降低了農戶的資金成本,也提高了農戶的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農戶資信公開。對社區授信貸款戶,主要針對轄區內失地農民和部分有一定經營能力從農村進入場鎮定居納入社區管理的農戶。在每年1-3月要逐戶調查核定資信狀況的變化情況,將調查統計數據資料錄入農戶信用檔案,并適時調整授信貸款額度。如出現不按時還款、付息等違約情況,將下調信用等級,并張榜公示。
五是利率優惠。最高上浮1.45倍,低于一般的農戶小額貸款利率。
3.適用對象范圍:由于達州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到場鎮或縣城定居成為社區居民是必然發展趨勢,主要從事農產品交易、小型農產品加工、經營農業生產資料等,“社區生產經營貸款”就是針對失地農民就業和創業的新的貸款營銷方式。
4.參與試點單位:宣漢縣金融辦、宣漢縣農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民政局、財政局,人行宣漢縣支行、農業發展銀行宣漢縣支行、宣漢縣農村信用聯社、宣漢縣誠民村鎮銀行、農業銀行宣漢縣支行、郵政儲蓄銀行宣漢縣支行及相關擔保機構。主試點單位:宣漢縣農村信用聯社。
(二)“興業通”即“市場+業主+農戶”的信貸模式。
1.產品介紹:針對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領域的貸款支持品種,轄區內的農戶可以在金融機構申請小額信用貸款從事蔬菜、水果、糧食、禽蛋等農產品的規模化種養殖。在收購季節由金融機構向市場農產品經營戶(業主)發放貸款用于收購農戶的蔬菜、水果、糧食、禽蛋等農產品,該貸款由市場開發商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2.產品特點:
(1)對生產農戶和商戶開展授信評級,根據信用等級核定授信額度,最高額度為10萬元。
(2)金融機構要與經營戶所在地的企業和社區居委會,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經營戶(業主)按照城鎮個人、社區居民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的要求進行評級、授信,并在所在社區和商場公示,建立客戶經濟檔案,對信用戶授牌。
(3)對商場農產品經營戶在授信期和授信額度內可周轉使用,但不得延期、轉貸(含借新還舊)。
(4)由商場(市場開發商)為農產品經營戶貸款進行擔保,承擔連帶責任。
(5)手續簡便,隨借隨還。
3.適用范圍:城郊接合部的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集散地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的農戶和與“三農”有關的城鄉個體經營戶。
4.參與試點單位:通川區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川區農辦,區農業局、區林業局、區畜牧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人行達州市中心支行、通川區農村信用聯社、農業銀行通川區支行、郵政儲蓄銀行通川區支行及相關擔保機構。主試點單位:通川區農村信用聯社。
(三)農行金穗惠農卡小額農戶貸款
1.產品介紹:利用集惠農貸款、財政補貼代理等功能的標準借記卡對自然人農戶發放的,除結算存款業務外,用于解決農戶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的小額度循環使用貸款。惠農卡小額農戶貸款創新了農戶小額貸款管理方式,在對農戶進行前期調查和信用評級的基礎上,與農戶簽訂合作協議,1 個客戶經理可管理100戶甚至更多農戶,通過POS機或電話銀行進行管理。
2.產品特點:
(1)卡貸結合,一次授信,循環使用。
(2)自助交易,安全可靠,代理收付,方便快捷,賬戶使用,清楚明白。
3.適用范圍:適用于解決農戶生產經營對小額度資金需求循環使用的貸款。目前四川省農行將此項貸款模式作為創新品種在全省22個縣試點,此項貸款管理模式節約大量人力、 物力成本,管理科學。通過試點,亦可由農村信用社可將此種管理方式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進行嫁接,完善和調整目前“蜀信卡”的功能,通過卡貸結合,利用前期已開展的農戶信用評級和信用社區建設成果,完善創新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方式。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大戶、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及農民工返鄉就業、外派(出國)務工均納入試點范圍。
4.參與試點單位:大竹縣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大竹縣農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民政局、財政局,人行大竹縣支行、農業銀行大竹縣支行及相關擔保機構。主試點單位:農業銀行大竹縣支行。
(四)農貸信貸員包村(社區)服務模式。為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提高涉農金融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結合達州市農村實際,重點推行信用社包村(社區)服務模式。繼續延續以前的信貸員包村包社區的制度,在完成貸款新增、不良貸款下降、利息收入等業務指標外,采取細分客戶市場,開發個性化產品,提供差異化服務等措施,滿足農村信貸市場多元化的資金需要,增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五、參加試點單位:達州市及試點縣(區)的金融辦(金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民政局、財政局,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及試點縣支行、達州銀監分局,市級及試點縣(區)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銀行、村鎮銀行),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及各縣相關擔保公司等單位。
六、試點的相關配套政策
(一)人民銀行:
1.給予支農再貸款支持。加大支農再貸款額度調劑力度,拓寬支農再貸款使用范圍,根據試點績效適當向試點地區傾斜。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優先辦理支農再貸款。
2.給予特種存款提前支取的政策支持。對支農貸款發放比例高農村信用社,可根據其增加支農信貸投放的合理需求,通過允許其靈活支取特種存款等手段,拓寬其支農信貸資金來源。
3.提供支付結算便利。支持涉農金融機構建設和完善支付清算系統。有重點地鼓勵和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實際的支付結算服務品種。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網絡在農村地區的輻射范圍。
(二)銀監分局:按“寬準入、嚴監管”和“區別對待”的原則,完善和實施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市場準入扶持政策。對于支農成果顯著、控制能力強、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有特色的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創新的基層機構網點布局調整方面實施市場準入傾斜政策,風險可控的新業務可實行備案制,并支持其跨區域兼并重組、出資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或分支機構。
(三)政府對金融機構發放涉農貸款實行風險補貼。為補償涉農金融機構因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等原因形成的信貸損失,由政府每年按涉農金融機構新增“三農”貸款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貼。
(四)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力度,強化政策宣傳,利用多種渠道開展信用社區創建宣傳和信用知識普及活動,促進農村市場信用觀念的提升,教育農戶珍愛信用記錄,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七、時間安排:2009年2月中旬-2010年3月。
整個試點工作分宣傳動員、試點實施、總結經驗等三個階段進行,即:
(一)宣傳動員階段:2009年2月中旬-3月。
(二)試點實施階段:2009年3月-12月。
1.摸清試點地區居民的資信狀況,建立和完善信用評級制度。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建立信用體系具體辦法)。
2.掌握試點地區居民的信貸需求,結合信用評級確定授信額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確定逐級下放貸款權限與之配套。
3.在風險可控和必要法律要件前提下,簡化貸款程序與手續。
4.建立和完善信貸激勵約束機制。激勵方面,一要激勵信用戶,激發人人爭當信用戶。對評定出來的信用戶,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服務優質”,讓他們真正得到實惠;二要激勵村鎮和社區。對命名為信用鄉鎮、信用社區的可提高授信額度,降低貸款條件,實行優惠利率等,進一步提高鄉鎮和社區創建信用村鎮(社區)的積極性;三要激勵金融部門的員工。將信用村的創建工作量與金融機構員工的工效掛鉤,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約束方面,要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于不講信用,甚至惡意逃廢債務者,納入個人征信系統管理,并公開曝光,金融機構一律不提供開戶、結算、融資等信用活動的服務。
(三)總結評估階段:2010年1月-3月。
1.總結評估的原則:立足效果,注重實用,突出應用。
2.總結評估的內容:重點對試點工作中開展金融產品宣傳、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實施金融服務、開展失信懲戒、收到實際效果(包括主試點單位的成本效益與非預期后果)、組織領導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評估。
3.總結評估的方式:評估方式主要采取兩種方式結合進行,即:試點單位自評與專家評估相結合、產品服務提供者與接受服務者評估相結合。在評估的步驟上,按主試點單位自評(含金融產品提供者和接受服務者,即主試點的涉農金融機構和試點的社區、村鎮)、參與試點單位自評、問卷調查、專家組考評四個步驟進行綜合評估。
八、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創新試點工作由市政府牽頭,組織涉農部門和金融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為便于工作的組織與協調,市政府決定成立“達州市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古正舉(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李 龍(達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王陽星(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行長)
孔維文(達州銀監分局局長)
杜權軍(達州市金融辦公室副主任)
成 員:張正銀(達州市農辦副主任)
吳應剛(達州市財政局局長)
張洪波(達州市民政局局長)
彭 飆(達州市農業局局長)
向仕春(達州市林業局局長)
李采明(達州市畜牧局食品局局長)
肖啟義(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
鄒 虎(達州銀監分局副局長)
陳家宇(農業發展銀行達州市分行行長)
刁 陽(農業銀行達州市分行副行長〈主持工作〉)
趙紅衛(達州市農村信用聯社主任)
王維倫(郵政儲蓄銀行達州市分行行長)
周仁寬(達州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董事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負責試點工作的具體事務。郭顯斌(人行達州中支貨幣信貸管理科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郭宏(達州銀監分局監管三處副處長)、張黛薇(人行達州中支貨幣信貸管理科副科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張筠曼(人行達州中支貨幣信貸科科員)和王勁松(達州銀監分局監管三處科員)為辦公室工作人員。
領導小組各組員單位要圍繞試點工作認真履行好各部門的職責,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及經辦人員負責此項工作,并主動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工作責任落實。
各試點縣(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試點的組織協調工作,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建立政府扶持、部門聯動、市場主體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金融服務機制,加強政、銀、企合作,定期溝通情況,涉農部門積極提供金融需求,協助金融機構落實金融創新配套措施;涉農金融機構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形成多方互動格局,發揮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合力,共同推進“三農”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檢查督促與目標考核。一是領導小組各職能部門要經常對試點工作進行檢查與指導,掌握發現試點工作中的問題與困難,及時提請領導小組研究解決,以推動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化。二是開展政策效應評估。要適時組織對相關部門出臺的扶持政策措施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的促進效果進行評估,提請有關部門及時調整和改進政策措施,提升金融創新效果。三是銀監分局將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納入高管人員履職考核重要內容,同時,對試點期間、試點地區信貸風險管理實行盡職免責,可以不與試點金融機構及經辦人員目標考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