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地處四川東部、川渝陜結合部,是四川省經濟大市、農業大市、工業大市、人口大市、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素有“巴人故里、紅色達州、中國氣都”之美譽。全市幅員1.66萬平方公里,轄2區4縣1市和2市直園區,戶籍人口639.8萬,常住人口532.4萬。當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牢牢扛起黨中央賦予的“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時代使命和省委賦予我市的“一區一樞紐一中心”三大戰略定位,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工業振興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達州新篇章。
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達州是巴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的宣漢羅家壩遺址、渠縣城壩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川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遺址之一,羅家壩遺址考古發現填補多項巴文化考古空白,被譽為“繼三星堆遺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之一”;渠縣城壩遺址考古發掘獲得中國考古界最高獎,其中出土的10余枚漢代竹木簡牘被考古專家認為可能是“四川最早識字教科書”。達州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8萬多人參加紅軍,2萬多人英勇捐軀,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百余位開國將帥曾在此浴血奮戰,王維舟、張愛萍、向守志等80多位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共和國將軍從這里走出。
山川秀美,生態宜人。達州地處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生態宜人、景色絢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河流主要屬嘉陵江水系,發源于大巴山。現已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5個,有“人間仙境”巴山大峽谷、“川渝之巔”“伸手就能摸天”的八臺奇峰等大自然杰作。
資源富集,物產豐饒。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28種,天然氣遠景儲量3.86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200億立方米,普光氣田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起點;鋰鉀資源豐富,經濟價值預測超萬億元。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位居全省第一,是國家商品糧、優質生豬戰略保障基地;擁有“巴山食薈”區域公用品牌和苧麻、茶葉、香椿、肉牛、水產、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
區位獨特,交通便捷。位于成都、重慶、西安三個國家級中心城市腹地的區域中心,正圍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圓滿收官,建成及在建鐵路7條、高速公路11條,成達萬、西達渝高鐵加快建設,兩條高鐵將在達州“十字”交匯;達州金埡機場開通航線43條、直飛城市41個,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36.5萬人次。
產業集聚,發展迅速。聚焦“3+3+N”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正全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3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服飾3大五百億級產業集群,醫藥健康、綠色建材等多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實施“雙園驅動”發展戰略,全市“2+7”產業園區加速發展,達州高新區創建為省級高新區,納入全省開發區集成授權改革試點,達州東部經開區加速成勢成城;普光、斌郎、麻柳省級化工園區認定、擴區取得突破,成為全省擁有三大化工園區的4個市之一;宣漢、大竹等5個縣(區)工業園區創建為省級經開區。
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1.6億元、增長5.7%,第一產業增加值403.1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1569億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6.7億元、增長5.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6億元、增長7.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