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山河為證。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賦予達州“一區(qū)一樞紐一中心”戰(zhàn)略定位,描繪“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美麗畫卷,勾勒“四川東出北上國際陸港樞紐”宏圖偉略。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響亮提出“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zhàn)”。達州速應“七問”之答、鉚足“七拼”之勁、狠下“七干”之功,斬獲“七個”第一:投資完成率連續(xù)三年全省第一、普通公路投資額連續(xù)三年全省第一、普通公路投資完成率連續(xù)三年全省第一、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全省第一、獲獎激勵資金連續(xù)兩年全省第一、水運貨物周轉量完成率全省第一、金埡機場旅客吞吐量川東北支線機場第一。
三年來,巴渠兒女扛鼎在肩,以敢為人先的執(zhí)著完成一個個殷殷夙愿。
三年來,巴渠兒女星夜兼程,用追風趕月的速度鋪筑一條條康莊大道。
三年來,巴渠兒女乘風破浪,靠斬關奪隘的韌勁譜寫一曲曲會戰(zhàn)壯歌。
緊扣定位
吹響會戰(zhàn)“沖鋒號”
無出川高鐵大通道,缺乏直接聯(lián)系長三角、大灣區(qū)等綜合運輸大通道,水運航道提檔升級緩慢,空中走廊通行量受到制約……
國省干線二級及以上占比61%,在全省七個區(qū)域中心城市中排名靠后;省道三級及以上比例44.6%,居全省第13位,距離“十四五”省定目標65%還有差距……
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四網”還處在單一、獨立發(fā)展階段,銜接轉換不暢,集疏運體系建設滯后,綜合運輸效率亟待提高……
農村公路新(改)建“面寬量大”,全市92個鄉(xiāng)鎮(zhèn)無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鄉(xiāng)村斷頭路、瓶頸路比較突出……
中心城區(qū)和部分縣城公交便捷度不高,各種運輸方式間信息資源共享不足,多式聯(lián)運發(fā)展緩慢,個性化、定制化出行服務水平亟需提升……
達州山高壑深、萬丈壁仞,修路難、行路艱一直是歷史寫照。但北翼要振興,交通必拓道。怎么拓?如何干?是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個大課題。
幸運始終眷顧著革命老區(qū)、巴渠兒女。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賦予達州“建設東出北上國際陸港樞紐”戰(zhàn)略定位。市委、市政府緊扣定位、審時度勢,順應發(fā)展所需、群眾所盼,在2021年10月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上,響亮提出“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zhàn)”,錨定“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兩大目標。
目標明確,戰(zhàn)力拉滿,火力全開。這場大會戰(zhàn)以“九大工程”為綱,涵蓋高速公路擴網、國省干線提級、農村公路示范、水運擴能、航空直通等全方位布局,計劃三年完成投資600億元,構建“一環(huán)三縱七橫一支”高速公路網、“四好農村路”全域示范網,以及“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基層攻堅,從資金籌措到技術突破,達州以“省市縣三級聯(lián)動”“專班推進”等創(chuàng)新機制破解難題,凝聚起“全民參戰(zhàn)”的磅礴力量。
掛圖作戰(zhàn)
創(chuàng)造“九大巨變”
三年間,市委、市政府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魄力,在1.66萬平方公里的巴渠大地上揮毫潑墨。700萬達州兒女承載夢想、砥礪奮進、星夜兼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chuàng)造了“九大巨變”,繪就了今日達州的山河錦繡、路通人和。
高鐵:“紙上描繪”變“實景交匯”
鐵路于達州而言,歷史悠久。半個世紀前,達州人就已通過襄渝線南下北上。加強對外開放,“走出去”是一輩又一輩巴渠兒女不懈的追求。
用時間換空間,修高鐵促發(fā)展,勢在必行。在向往美好生活達州人的努力下,成達萬、西達渝雙高鐵十字交匯的達州,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交匯城市。2022年新增的6座高鐵站同時開工,建設進度頻頻刷新,基本實現“縣縣有高鐵”,達州即將邁入“雙高鐵”時代,東出萬州通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南下重慶縮短至50分鐘以內,西進成都、北上西安縮短至90分鐘以內。屆時,三峽平湖、洪崖洞、寬窄巷子、大唐不夜城,就在“眨眼之間”。
高速:“一橫一縱”變“環(huán)狀成網”
2022年12月上旬,開梁高速公路首片預制T梁在楊家橋大橋成功架設,標志著項目全線橋梁正式開啟上部結構施工。該項目開工以來一路高歌,多次進入全省投資“紅榜”。而它僅是達州高速路網建設中的一個縮影。
三年來,達州高速公路建設按下“快進鍵”。鎮(zhèn)廣高速全速推進,銅鑼山隧道內機械轟鳴,建設者以“白+黑”的拼勁沖刺貫通節(jié)點;大墊高速四川境路段建設如火如荼,未來將填補大竹東南向高速空白,助推川渝資源互通。達州繞西高速,這條38公里的“城市脊梁”串聯(lián)起城鄉(xiāng)要素流通,曾家溝隧道采用智能施工設備,實現“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成為科技賦能交通建設的典范。目前,共700余公里的高速里程,讓達州“東出北上”樞紐地位進一步夯實。
水路:“借港出川”變“建港達海”
初春時節(jié),河風微寒,渠縣渠江風洞子航運樞紐工程現場卻塔吊林立,運輸車輛來往穿梭,作業(yè)人員有條不紊地施工,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該工程按照三級航道標準渠化渠江航道57公里,將助力渠江航道優(yōu)化升級,提高渠江直通嘉陵江、長江能力。
此外,跨省共建的萬州新田港二期即將建成投運。引進長江干線水運企業(yè)4家,新增貨運船舶21艘,新增運力18萬載重噸,2024年達州共完成水路貨運周轉量8.37億噸公里,同比增長705%,水運貨運周轉量完成率全省第一,成績耀眼。
航空:“袖珍機場”變“區(qū)域樞紐”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2022年5月19日上午8點30分,達州金埡機場迎來自己最精彩的時刻——成都航空公司執(zhí)飛的來自雙流機場的空客A320,在萬眾矚目中穩(wěn)穩(wěn)降落,標志著該機場正式開航投運。那個祥云瑞彩的日子,被永遠載入了達州航空史冊。
展翅欲飛的“巴國神鳥”,架起了達州人出行的“空中橋梁”。星辰大海、詩和遠方變得觸手可及。2023年,金埡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成功躋身民航“百萬級俱樂部”。通航不到3年,航線由14條拓至43條(含2條低空短途航線),提前兩年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目標。成渝地區(qū)首條低空短途航線的正式“首飛”,使“1小時航空圈”成型。不斷增加的航線、節(jié)節(jié)攀升的吞吐量,正助力達州從“盆地”走向“高地”。
快速通道:“互聯(lián)互通”變“直連直通”
蛇年春節(jié),家住渠縣三匯白塔附近的肖友明很是開心,每隔兩天就會和鄰居一起搭車去渠縣城區(qū)轉轉。無論是萬興廣場的商鋪門市,還是北門周邊的小街小巷,他都如數家珍。用他的話說:“快速通道就是好,路平、道寬,車輛的呼嘯聲正在喚醒這座千年古鎮(zhèn)。”
快速通道,通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會戰(zhàn)三年,達州建成機場、達宣、達開、萬八、宣南、毛普等6條快速通道;達竹、達石、環(huán)城路三期等5條快速通道加快建設;達渠、巴(山大峽谷)八(臺山)等4條快速通道加快前期工作;實現縣縣有快速、重點經濟開發(fā)區(qū)快速通道全覆蓋。
國省干線:“出行通道”變“產業(yè)大道”
如果說高速公路是“大通道”,國省干線則是“產業(yè)動脈”。S101萬源鷹背至河口段38公里二級公路貫通,讓當地偏遠鄉(xiāng)鎮(zhèn)到萬源城區(qū)車程縮短2小時;S202泉雞壩至固軍段升級后,舊院黑雞、富硒茶等特產30分鐘直抵高速,物流成本驟降,農民收入翻番。國道干線由18條增至29條,直接激活了達州市域內“城鄉(xiāng)半小時交通圈”。
截至目前,國省干線建成里程1049.3公里,有效串聯(lián)多個物流樞紐節(jié)點、多個產業(yè)園區(qū)和多條運輸大通道,路網整體效能躍居全省前列。
農村公路:“村村暢通”變“組組聯(lián)網”
在開江縣后廂產業(yè)環(huán)線,100公里瀝青路串聯(lián)5鎮(zhèn)30萬群眾,將國家級現代農業(yè)園區(qū)與重慶梁平特色農業(yè)帶緊密相連,昔日“山貨出不去、客商進不來”的困境一去不返。通川區(qū)長保路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晚秋時節(jié),落英繽紛,自駕其中,心曠神怡。明磐路躋身省級示范,達州建成7280公里農村公路織就“產業(yè)路”“旅游路”“民生路”,打通了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和便捷出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貨運:“內陸腹地”變“開放高地”
古語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而今,一條條通路跨越山水阻隔、從達州通向遼闊遠方。鐵道上,一列列飛馳的班列,正奔跑著將巴人故里“介紹”給世界。
物流興則產業(yè)興,產業(yè)興則城市興。達州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現代物流產業(yè)鏈主要承載地”,成功申報省級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已建成東部經開區(qū)鐵路專用線,建成達州公用型保稅倉庫和達州國家物流樞紐信息平臺,河市壩鐵路物流基地加快前期建設。開行四川東出鐵水聯(lián)運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達州班列、中歐班列達州專列、中老鐵路達州國際貨運列車、(達州—中亞)跨境公路班車、10條電子信息產品物流專線。運輸成本、運輸時間的明顯下降,折射著革命老區(qū)將迎來新的繁華。
客運:“便民出行”變“暖心出行”
達州客運與這座城市一樣,處處洋溢著向善向上之美。無論是全國最美公交司機鄭艷梅的笑臉,還是駕駛員停車救人的壯舉,抑或是斑馬線上孩子的轉身回禮,都令人無比溫暖。
“出門硬化路,抬腳上車門”已成為達州各地居民出行的真實寫照。我市開展公交微改革,市域公交實行“一卡通”,“五免兩減”優(yōu)惠政策全省率先推行;開行園區(qū)定制公交、“趕場”公交、學生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公交線路。馬踏洞、職教園區(qū)公交首末站和金龍大道公交停保場建成投用,新購置投用新能源公交車227臺,新(改)建公交站臺153個。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農村運輸發(fā)展模式,通川區(qū)、渠縣獲評四川省鄉(xiāng)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
上下齊心
鑄就“達州樣板”
通途初成,千里山河展新顏;大道如虹,巴渠大地起宏圖。三年時間,達州實現“蜀道難”到“蜀道通”并邁向“蜀道暢”。這輝煌的成績、滿分的答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科學決策與堅定執(zhí)行的共同作用。
交通建設,關乎全局,是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緊密推進,把交通規(guī)劃作為全市“十四五”戰(zhàn)略的核心內容。專班成立、專項資金劃撥、責任明確……這種“頭雁效應”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力量,形成了“規(guī)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的工作局面,為達州的交通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一區(qū)一樞紐一中心”的戰(zhàn)略定位,和“三高一快”的具體實施方案,牢牢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精準對接經濟發(fā)展的核心需求。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并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資源支持。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高效推進。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理念,力求每一項交通工程都能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出行條件。交通人敢闖敢拼,秉持“雨小干、雨大拼、沒雨拼命干”的精神,為項目順利推進貢獻了力量。
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接下來,達州將緊盯常態(tài)化提質提升行動,深入實施鐵公水空“九大工程”,接續(xù)鞏固會戰(zhàn)成果,加快建設四川東出北上國際陸港樞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重振巴渠雄風、重塑大市榮光和“決勝十四五、沖刺三千億”當好開路先鋒。(湯艷燕)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川公網安備 51170202000231號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