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剪、車縫、后整……4月17日,位于渠縣經開區的四川非尋服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200余臺自動化機器馬力全開。近期,該公司正搶抓生產進度,趕制35萬件的訂單發往外地。
一組數據,可以窺見渠縣戶外紡織這一新興朝陽產業的崛起:自2020年渠縣正式將輕紡服飾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以來,全縣服裝服飾產值增長180%。
近年來,渠縣搶抓國省“智改數轉”和“兩新”“兩重”政策機遇,把推動工業企業設備更新、綠色發展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搶占現代產業“智造”新賽道,推動戶外紡織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跨越。
數字賦能
智能設備重構生產范式
進入二季度,位于渠縣經開區的四川貴康服裝有限公司,各條生產線如流水般運轉。據該公司負責人田順杰介紹,實施“智改數轉”后,生產效率提高30%,產量增長25%。
貴康服飾為何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果?在該公司生產基地,一條完備的智能生產線給出了答案。
據了解,該智能生產線涵蓋從裁剪、縫制、整燙、成衣檢驗等自動化操作,依托數字管理系統,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使生產數量、訂單量、物料進度、出貨情況等數據可視化,相比傳統生產線,人力成本減少40%,單人單位時間內的產值提高20%至30%。
除了賦能生產,貴康服飾還以數智化賦能貨物一體化管理、倉儲及車間智能配送,大幅提升了倉庫運用效率。“我們最新引進的5G智能工廠倉儲立庫平臺,可以實時統計分析倉庫數據、精細化分類貨物、自動化出入庫,而且車間設置了立庫,可通過穿梭車實現倉庫高層空間的使用。這樣的倉儲模式,不但充分利用了倉庫面積,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田順杰介紹。
以“新”為關鍵詞的產業項目不斷鋪開,渠縣各輕紡服飾企業紛紛邁上“智改數轉”新賽道。在四川興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得益于“數字化建設”,全自動裁床可精準完成一張設計圖紙單面200層布料同時裁剪,智能吊掛傳輸系統可默契配合人工循環1圈做成一件成衣,電腦繡花機24個針頭同步繡花可確保刺繡圖樣均勻精美,重載機器人可實現大件物料與生產線或工裝對接,滿足工業或物流自動化需求。傳統生產流程實現再造,關鍵生產環節自動化程度達90%以上。
在四川航彩紡織有限公司生產廠房,該公司對細紗生產車間進行數字化改造,使得產能提高5%至8%,預計產值500余萬元。
近年來,渠縣不斷完善政策機制,幫助企業明確轉型實踐路徑,加速輕紡服飾企業數字化轉型從“盆景”到“風景”。截至2024年,全縣有輕紡服飾規上企業32家,產值32億元,已完成“智改數轉”項目23個,智能化企業占比達60%。主導產業的“科技含量”愈來愈濃。
精準對接
分業分類幫扶企業
四川非尋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服裝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和自產自銷于一體的輕紡服飾企業。據該公司生產廠長鄧響亮介紹,目前,公司正在運行的8條生產線已趨近飽和。為擴能增產,公司計劃于5月份新增4條生產線和128臺智能設備。
在渠縣,像非尋服裝這樣積極開展“智改數轉”的企業不在少數。企業愿意改、及時改,政府和主管職能部門更要精準對接、分業分類推進、必要時“扶一把”。
據渠縣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國春介紹,圍繞三大百億級產業,渠縣實施“智改數轉”、標識性產品、生產性服務業“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四大專項行動,聚焦建材、輕紡等重點傳統行業,大力開展“把脈問診”專項評估,通過對不同類型企業分層分級幫扶,助企穩生產、拓產能、降成本、增效益、搶訂單。
為深度契合國省“智改數轉”大局,渠縣著力暢通供需。
在供給端,制定《渠縣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安排縣級財政4000萬元支持企業“智改數轉”,設立產業發展風險補償基金5000萬元,支持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和設備更新。
在需求端,搭建天府信用通平臺“渠縣金融服務專區”,建設金融超市,推出“服飾貸”“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個性化融資方案,解決企業資金難題;與成都紡專合作開設“智能紡織”定向班,2023年輸送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打造輕紡服飾專業化人力資源產業園,與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深度合作,創建“宕渠裁縫”品牌,點對點培養“產業工匠”。
此外,渠縣先后出臺了服裝服飾產業“發展十條”“用工十條”等政策,成立要素保障專班、營商環境專班等服務機構,完成“四即”服務、“辦事不出經開區”等改革,職工倒班房、職工食堂、產業工人限價房、學校、醫院、公交專線等相繼投用,實現企業“拎包入住”。
示范帶動
行業標桿引領全鏈躍升
一絲一縷,串聯宕渠今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批渠縣人外出務工,在國內服裝行業辛苦打拼。現在,渠縣回引家鄉人才,轉化資源優勢,做大了輕紡服飾產業“蛋糕”。
沖裁、印花、針車……4月18日,位于渠縣經開區的達州市嘉源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據該公司人力資源行政部經理任莉介紹,一季度產銷兩旺,接到鞋子生產訂單60萬雙,產值接近3000萬元。
作為渠縣紡織服裝產業“龍頭”企業,嘉源體育于2021年落戶渠縣,投資15億元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鞋服生產基地,并與“安踏集團”合作,年產運動鞋1500萬雙,帶動就業3000人。
如今在渠縣,四川興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竣工投產后年產服飾1000萬件,從設計到成衣制作實現全鏈條覆蓋,并通過數字化生產線滿足“柔性定制”需求。航瑞智能化彩色紡紗織布項目引進先進設備與技術,生產的紗線和面料品質高、種類多,滿足本地需求并遠銷外地。四川省銘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面料研發上持續創新,開發出防水、透氣、耐磨等多種功能的新型面料,保障戶外服裝功能性。在水洗印染上,渠縣企業秉持環保理念,采用先進技術與設備,減少污染,提升印染質量與效果。
“隨著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渠縣,給渠縣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了上下游相關企業的聚集。目前,渠縣輕紡服飾百億級特色產業已形成從紡織到服裝加工、到品牌營銷等完整的產業鏈條。”渠縣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馮全介紹。
從一根絲到一件成衣,從一塊布到百億級產業集群,渠縣戶外紡織產業正在繪就全鏈條升級的發展藍圖。(王彥力 何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