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近年來,達州堅持“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邁出“重振巴渠雄風、重塑大市榮光”堅實步伐。“3+3+N”現代產業集群重塑頂層設計,“雙園驅動”重構空間格局,系列發展政策重注工業活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鏈接國家使命,一場工業大會戰全面展開。今天起,《達州日報》推出《工鑄脊梁業興巴渠》系列報道,展示達州工業振興強勁勢頭。
工業是強國之基、興國之要。達州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通過引入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集群、強化科技創新,加速新質產業崛起,一幅工業振興的全景圖正徐徐展開。
鋰電產業鏈集群發展
在達州高新區,蜂巢能源達州鋰電零碳產業園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總投資170億元的產業園,一期一階段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已建成投產,二階段102廠房主體施工基本完成。在這里,智能化生產設備高效運轉,生產線上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我們產業園從建設之初就秉承高起點、高標準、智能化的理念。目前,一期一階段已經順利投產,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蜂巢能源達州鋰電零碳產業園負責人范文艷說。
蜂巢能源的落戶,不僅僅是一個項目的落地,更是產業鏈集群發展的開端。通過“以企引企”,鋰白新材料科技(達州)項目等關聯企業相繼入駐,形成了一條從原材料生產到電池制造,再到下游產品行業一條龍的產業鏈。
鋰白新材料科技(達州)項目負責人魏磊告訴記者,該項目選擇落戶達州,就是看中了達州完整的鋰電產業鏈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蜂巢能源作為鋰電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也為鋰白新材料科技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支撐和合作機會。
新質產業加速崛起
豐富的資源是達州發展的底氣,更是新質產業崛起的基石。在達州,憑借著豐富的資源,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2021年11月,浙江正凱集團與達州市人民政府簽署正式投資協議,建設宣漢縣正達凱先進智造產業園項目。項目核心產業為以天然氣為原料,采用國際先進工藝技術生產乙二醇、碳酸二甲酯等產品,延伸布局新材料產業鏈,服務川渝萬億級新材料與鋰電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天然氣資源就地轉化產業鏈條,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50億元,是達州招引的一大百億級項目。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被納入西部大開發和新一輪東西部協作標志性項目,也是達州深耕天然氣精細化工最大的投資項目。項目充分利用達州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利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實現資源的高效轉化和利用,助力達州天然氣化工產業往高端走、向下游去。對達州加快建成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鋰電和天然氣化工,達州在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新材料方面,達州搶抓全省玄武巖纖維產業“一體三翼”發展機遇,在達州高新區高標準規劃建設6000畝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產業園,累計入駐原絲及后制品生產企業22家;在電子信息領域,達州大力發展萬達開云計算、大數據、云災備中心及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產業,按照“市區共建”模式,投資約180億元,規劃建設占地2888畝的達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截至目前,百度智能云、中科曙光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已經入駐;在智能裝備制造領域,達州依托河市機場支線跑道資源條件,在達州高新區前瞻規劃建設達州通用航空產業園,重點謀劃川東北—渝東北空中應急救援中心、通航運營中心、航空培訓中心、無人機制造基地等項目,推動“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產業生態體系加速構建
推動新質產業發展,達州還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下足工夫。深化與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合作,先后搭建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產業學院、萬達開技術創新中心等聯合創新平臺,聚焦產教融合與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領域的共性技術攻關,加速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
“我們產研院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匯聚了一批高端創新人才,致力于解決達州產業發展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目前,已經產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科技成果,并成功實現了轉化應用,為達州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達州產業技術研究院負責人馬國春說。
數據是最好的見證者。近兩年,達州累計引進10個“百億級”項目,新質產業的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2024年,我市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戶,有效期內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4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3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100戶,位居全省第4位。
從傳統產業到新質產業,達州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依托豐富的資源、有力的政策支持、不斷完善的產業鏈和持續的科技創新,達州的新質產業正加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相信在未來,達州將在工業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王園旦 符代君 陳明 向昶琨 張騏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