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每天正午時分,在宣漢縣天生鎮仙橋社區“銀發食堂”門前,伴隨著悠揚的歌聲,一輛觀光車穩穩停靠。車上滿載的,都是社區里前來享用午餐的60歲以上村民。
“觀光車上播放的這首歌是我們網絡投票選出來的,聽見歌聲就知道接我們吃飯的車來了。”村民吳海扶著車門上車,笑著對記者說,眼角的皺紋里漾著幸福,“一天三頓飯只要十塊錢,頓頓有魚有肉,吃完還能去隔壁活動室下兩盤象棋,這日子才叫過得舒心!”
“銀發食堂”僅是宣漢全面深化改革畫卷中的一抹亮色。過去一年,一個個溫暖的改革故事在群眾身邊上演:家門口找到穩定工作、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社區通辦省心省力……改革的溫度,真切可感。
近年來,宣漢縣全力以赴謀改革、抓改革,聚焦重點領域、大膽探索創新、精準靶向突破,以“一盤棋”的視野、“大膽闖”的魄力、“先行試”的勇氣,攻難點、破障礙,找出路、開新局,切實以改革“一子落”帶動發展“滿盤活”,探索走出了一條用改革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答好“趕考卷”
繪就改革“新藍圖”
從鉀鹽資源開發利用的“攻堅破題”,到國企“3+15+N”的架構重塑;從玉米高產的“峰城經驗”到城鄉融合的試點探索;從每年補助800萬元推動實現公交卡互認互通到村企合養“牛寶寶”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翻開宣漢2024年改革答卷,破冰之舉迭出,創新探索不斷。
謀定而動,方可行穩致遠。2024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宣漢縣堅決扛起改革擔當,精準錨定自身定位,毅然作出《關于以建設“產業主陣地”為著力重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宣漢新篇章》的決定。這一決定,是一份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行動綱領,為宣漢的發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同時,該縣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深改委安排部署,大力踐行“去機關化、去行政化”,建立“縣委主要領導統籌調度、縣領導掛包負責”改革統籌推進機制,狠抓一線推進、推行現場辦公,節點化、清單化、項目化推進改革任務。充分發揮“改革體驗員”等作用,持續開展跟蹤督導、實地評估、通報提醒、評先評優,全力確保23項專項改革方案、6個國省重大改革試點、10項重點改革任務和8個“微改革”項目干一件成一件。此外,每年還設立縣級專項改革資金300萬元,對各地各部門改革創新項目予以適當獎補,充分激發全縣上下改革創新動力活力。
改革涵蓋各行各業,內容聚焦民生關切。2025年6月,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聚焦“省級試點”深化改革,抓住市域副中心建設、城鄉融合等試點契機,力促政策、項目、資金落地宣漢;聚焦“項目攻堅”深化改革,搶抓“十五五編制”機遇,前瞻謀劃、精準招引產業鏈項目;聚焦“消費提振”深化改革,用好“兩重兩新”等政策,靶向施策打造商貿新場景、文旅新業態;聚焦“民生改善”深化改革,謀劃推進一批小切口、見效快、群眾認可點贊的微改革微創新項目。
用好“關鍵招”
激活發展“新動能”
“沒想到這么快就辦完了,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太高了。”在宣漢縣政務服務中心的企業服務綜合窗口,恒鑫達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經理許甜正在辦理企業信息變更業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許甜提交了身份和企業信息資料后,很快就完成了變更。
為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宣漢縣從群眾和企業需求出發,通過整合政務服務平臺資源和創新“社區通辦”服務機制等措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向縱深發展,讓群眾和企業辦事更便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更好展現改革創新的“滿園春色”,宣漢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瞄準最“關鍵之處”,開展改革創新突破,著力育強發展引擎、激活發展動能。
改革活力,處處涌動。在宣漢縣天生鎮農民工共享服務超市,村民唐林提著選好的稻香米、牙膏、鹽等物品,準備用自己的積分去兌換。“有了這個共享超市,我們干啥都方便。不僅能在這里找工作,還能通過參加平時社區活動獲得積分,來這里兌換生活物資。”唐林笑著說。
唐林口中的農民工“共享超市”,是宣漢針對青壯年農民工以及留守在家的老人服務需求而建立的,創新性地把生產生活、務工就業等服務集成起來,實現“一站式”周到服務。
截至目前,宣漢農民工“共享超市”流通貨品額達100余萬元,送貨上門1500余人次;郵寄快遞收送5000余件次;接納健身、看電影500余人次;舉辦職業技能集中培訓10場次、覆蓋6000余人,就近就地解決就業1000余人次。
近年來,宣漢創新推動鉀鹽開發攻關,抓好百億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過程中的“痛阻難堵”,統籌推進交通強縣、城鄉融合、擴權強縣等國省重大改革試點,推動該縣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辦好“民生事”
共赴美好“新生活”
改革,一頭連著“政”,一頭牽著“民”。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6月15日,在宣漢縣清溪鎮清坪中心校的苗圃基地里,陽光灑落,鮮花繁星般點綴,蝴蝶翩躚其間。學生們正忙著除草、修剪。得益于留守兒童寄宿制教育,這里成了孩子們周末的溫馨“家園”。
“我種的是向日葵,我叫它‘太陽花’,希望我的生活向陽而生,充滿希望。”七年級學生符嬌動情地說,“爸媽在外打工,以前放假只能去親戚家。現在能留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陪伴,還能參加活動,真好。”
像清坪中心校這樣,宣漢縣目前已有56所學校開展了在校周末假期寄宿服務,共計覆蓋11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很多孩子的雙親常年在外務工,周末留校讓孩子們有了高質量的陪伴,也讓在外務工的親人感到安心。”清坪中心校校長邱浩說。
拳拳改革心,殷殷為民情。2024年,宣漢縣持續在“微改革·微創新”發力,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謀劃實施了一批切口小、落地準、見效快的“微改革”項目,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改革實事,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從“銀發食堂”的飯菜香到校園苗圃的花綻放,從政務窗口的效率提速到“共享超市”的人情味濃,宣漢改革的“溫度”,體現著民生的厚度。正如那首《社會主義好》的旋律,在巴人故土奏響的,是發展的強音,更是百姓的心聲。
未來,宣漢將把“微改革”作為民生“金鑰匙”:邊角地改造休閑小廣場、打造15分鐘養老生活圈、破解騎手工作“六難”問題……一項項“小切口”改革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縣委改革辦業務負責人周浚安手中的改革項目清單寫滿新計劃:“要讓群眾看到變化、摸到實惠、暖到心坎里。”(符艷 張平 王小剛 王程程)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川公網安備 51170202000231號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