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當前,萬源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花椒成串、木耳滿筐,鄉間田野一派豐收景象。
走進河口鎮三官場村的1300畝青花椒基地,枝頭掛滿翠綠的花椒。微風拂過,濃郁而獨特的花椒香味沁人心脾。村民們手持剪刀,熟練地穿梭在花椒樹間,采收今年的第一茬青花椒。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成均告訴記者,今年該村青花椒實現大豐收,預計鮮花椒產量可達10萬斤,產值達到100萬元,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帶動100余名村民務工就業。
近年來,三官場村通過流轉閑置土地,鼓勵返鄉人員創業,投資800余萬元建成130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并配套建設300平方米青花椒加工車間,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已帶動當地52戶123人穩定增收,戶均年增收達6000余元。
“我在花椒基地干了4年,主要負責管理和采摘,每個月的收入多則上萬元,少則七八千塊。”村民王澤安說。
河口鎮花椒喜獲豐收的同時,太平鎮的木耳產業也迎來收獲季節。在該鎮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肥厚的木耳從菌棒中“探出頭”,長勢喜人。
木耳屬喜水性菌類作物,對水分條件極為敏感,整個生長周期需精細化管理。從菌棒培育到出耳階段,要嚴格把控空氣濕度、澆水量與澆水頻率。當地通過科學調控水分供給,為木耳生長創造最佳條件,保障木耳品質與產量。
“今年雨水少,我們加強了管理,增設噴淋系統,加大噴淋頻率,每天檢查木耳的生長情況,保持種植環境清潔衛生,確保木耳健康生長。”太平鎮坪長村黨支部書記楊義坤說。
據了解,中國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自去年起精準扶持太平鎮木耳產業發展,在該鎮茶埡社區、坪長村等地推進木耳種植產業規模化發展,為周邊村民開辟多元就業渠道,壯大村集體經濟。
太平鎮茶埡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益建表示:“我們社區共種植了18畝木耳,預計產量可達到1萬余斤,能帶動70戶村民增收20萬元。”(陳緯)